满船尽带黄金甲:“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揭密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交通部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某潜水打捞公司合作在广东上下川岛外海域进行沉船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艘木质古代沉船。一九八九年八月,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按照整体打捞的实施计划,今年七月左右,“南海一号”将重见天日。

据估计,沉落于海底已有八百多年的“南海一号”打捞费用估计在一亿元人民币左右,为“南海一号”打捞出水后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需要一亿九千万元人民币的大投入。“南海一号”从前期探测到整体打捞、保护陈列的全过程,可谓“满船尽带黄金甲”。

“南海一号”在水中的重量将达两千八百吨,水面重量将达四千八百吨,如果没有相应的起重设备,该工程根本无法开工。因此,被誉为亚洲第一吊的四千吨全回转起重船“华天龙”号应运而生。重达五百三十吨的“南海一号”考古打捞沉井日前也由广州打捞局历时一个多月设计和制造完成。

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整体打捞模式是对“南海一号”的最佳保护方法。步骤大致如下:一、先用精密的水下定位仪器,勘测定位沉船位置,并打下十二根定位桩;二、定制一个巨型钢沉箱(即“沉井”),使用“静压法”将沉井缓缓压入淤泥,整体罩住沉船船体及其周围淤泥;三、挖空沉井两侧区域内的泥沙;四、从上沉井底部两侧穿引三十六根方形的钢梁,形成一个封底的“钢箱”;五.、穿起吊钢丝,上、下沉井分离,并用起重船“华天龙”将上沉箱整体起吊,再放到全潜驳上;六、全潜驳起浮、拖航;七、将沉箱拖移至预先做好的“水晶宫”内。

广州打捞局认为,打捞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钢沉井的沉放和底托梁的穿引、钢沉箱起吊这几个关键步骤,经过精心的科学计算和周密准备,目前整体打捞在技术和工艺上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

整体打捞古沉船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有“水下考古之父”之称的美国专家乔治巴斯在观看了整体打捞方案的模拟试验后赞不绝口。

为“南海一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八百四十平方米,主体工程的灵魂是“水晶宫”,“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后,将从海底平移到“水晶宫”内,供人们观赏。此种保护和陈列设计方案,在世界范围的考古类主题博物馆中前所未有。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