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疆和硕红山古墓群多人多次葬 一墓最多20多个个体安葬

    “和硕县红山古墓群的葬式一般是多人多次葬,地面上有比较明显的石围,就是用石块、卵石围成的像马镫形、熨斗形、马蹄形状的一圈。石围内部有椭圆形的墓室,墓室里是用石头盖的地下石室。石室里面分为多人多次葬,不是一次利用完就完毕的,而是在里面重复多次…[全文]

2015-10-23 16:51:09

“钟楼”挖出两口清代水井

    两口清代广东贡院水井近日在广州文明路215号“钟楼”,也即广东贡院旧址的地下被发掘,这是继去年地下发现清代广东贡院号舍基址后又一考古发现。昨天,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吴武林向广州日报独家报料。 “钟楼”原是清代广东贡院的一部分,曾为1924年…[全文]

2015-10-23 13:42:30

清帝谕祭碑现身泉州? 或来自施琅第六子施世骠墓葬

    泉州发现清代名将施琅第六子施世骠的谕祭碑?还是用满文书刻的? 近日,泉州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在鲤城区江南街道,发现一块刻有奇怪文字的残碑,上面的文字初步认定为满文。一番辗转寻人翻译过后,残碑上的文字似乎与《清史稿》关于施世骠的记载相吻合。对此…[全文]

2015-10-23 11:10:59

慈氏塔塔身现清代大修痕迹

    10月19日,来自湖南、北京、四川、山西等地的考古专家来到正在大修的湖南现存最早的古塔岳阳慈氏塔考察。专家一行登上正在施工的古塔时,看到了清代大修古塔时的痕迹。 清代如何修复古塔 慈氏塔位于洞庭湖边西南,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全文]

2015-10-23 11:00:39

和硕县红山古墓群发掘出土察吾呼文化典型陶器

    “和硕县红山古墓群的葬式一般是多人多次葬,地面上有比较明显的石围,就是用石块、卵石围成的像马镫形、熨斗形、马蹄形状的一圈。石围内部有椭圆形的墓室,墓室里是用石头盖的地下石室。石室里面分为多人多次葬,不是一次利用完就完毕的,而是在里面重复多次…[全文]

2015-10-23 10:55:15

内蒙古考古新发现:古代“中国”是“契丹”

    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10月21日表示,内蒙古文物与植物考古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在植物研究界保留着以契丹表示中国的拉丁文命名规则,由此可知中国和契丹是一体的。其论文《金莲花、铁脚草与契丹相关植物名称》在第二届契丹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布…[全文]

2015-10-23 10:13:45

广东贡院挖出两口清代水井 康有为在此考中举人

    工作人员拨开地表泥土,露出清代水井井台。 历史图片中1870年的广东贡院。 两口清代广东贡院水井近日在广州文明路215号“钟楼”,也即广东贡院旧址的地下被发掘,这是继去年地下发现清代广东贡院号舍基址后又一考古发现。昨天,广州鲁迅纪念…[全文]

2015-10-23 10:12:31

新疆和硕红山古墓群多人多次葬 一墓最多葬20多个人

    “和硕县红山古墓群的葬式一般是多人多次葬,地面上有比较明显的石围,就是用石块、卵石围成的像马镫形、熨斗形、马蹄形状的一圈。石围内部有椭圆形的墓室,墓室里是用石头盖的地下石室。石室里面分为多人多次葬,不是一次利用完就完毕的,而是在里面重复多次…[全文]

2015-10-23 10:09:25

新疆阿拉尔发现昆岗4号古墓群专家称与2号同类型

    10月21日从新疆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传来消息称,在阿拉尔睡胡杨谷发现了古墓群,被编为“昆岗4号古墓群”。 据塔大西域文化研究院博物馆馆长贾东介绍,来自阿克苏户外探险爱好者张文胜驾车在睡胡杨谷内探险时,发现了一些表面有序排列插着胡杨木…[全文]

2015-10-22 17:27:51

遗址下首现史前人遗骨

    在石峁城址的一处墙体发现的放大版的眼睛(9月8日摄) 新华社发 石峁遗址高等级院落是什么格局?继不久前发现的人面石像后,石峁遗址还会有什么新发现?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附近,清理出一处大型高等…[全文]

2015-10-22 13:25:25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