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窑瓷 | 钧窑首创铜红釉对后来的陶瓷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China”是中国的英文名,即陶瓷之国。顾名思义与陶瓷的发明有关。陶瓷使人类告别了“饮毛茹血”的时代,进入“鱼羹稻饭”的文明。热爱陶瓷的帝王不少,对瓷器礼赞有加的首推乾隆,如咏青瓷和白瓷诗云:“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全文]

2015-05-23 23:23:12

老窑瓷 | 陈万里与钧窑瓷器研究

    前不久,结识一对爱好收藏的夫妇。夫君姓贾,工学博士,现在深圳某机关工作。初次见面时,有人介绍他是陈万里的后代,家里可能还藏有陈万里留下来的瓷器。我听后将信将疑。信的是,这对夫妇虽不专门收藏陶瓷,却十分了解陶瓷专家陈万里的身世;疑的是,陈万里…[全文]

2015-05-23 23:21:27

老窑瓷 | 追根溯源 解读“国之瑰宝”钧瓷的兴衰成败史

老窑瓷 | 追根溯源 解读“国之瑰宝”钧瓷的兴衰成败史

    北宋桃形蜗牛钧瓷滴水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亦是茶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钧窑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全文]

2015-05-23 23:13:54

老窑瓷 | 钧瓷传说:双乳状钧窑

    自古以来,制陶瓷的窑炉都只有一个火膛,而禹州城东北隅的宋代官钧窑场,却有一座双火膛窑炉,更稀奇的是这两个火膛像乳房形状,这样的窑炉世上独一无二,它出产的钧瓷举世无双。当初,为啥建成这样一个钧瓷窑炉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悲壮的故事呢! 相传在北…[全文]

2015-05-23 22:59:34

老窑瓷 | 钧瓷传说:鼓钉洗的来历

    相传宋徽宗赵佶,通音律好歌舞,喜欢画画儿,字却特别差,他每次歌舞和画画儿以后,总爱临池弄墨,最让他伤脑筋的是字始终没有长进。有一次,徽宗演乐赏舞,宫里新选进来几个漂亮的舞女,所以身心很投人,自己亲自去鼓。妙龄少女长袖翻飞,玉足轻勾,舞姿美丽…[全文]

2015-05-23 22:52:18

老窑瓷 | 釉里红与钧瓷红斑的渊源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而元代的统治者尚白,只有汉民族才尚红。为什么它会出现在元代?这是笔者学习研究历代瓷器的演变过程才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元代作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上面已经提到。关键是元代的历任君主没有听说和记载过有那一位对瓷器情由独中,这与他们的…[全文]

2015-05-23 22:50:43

老窑瓷 | 宋元时期钧窑与钧窑系的特点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的传说。据记载: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钧窑的兴起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奇花异木聚集京城,器皿需用量急剧增多,钧窑产品供不应…[全文]

2015-05-23 22:48:43

老窑瓷 | 河南禹州钧瓷烧制历史发现实物资料

    钧窑是以禹州钧台窑址而得名的宋元时期为22厘米,两火膛留有窑门中台窑的勃兴,有着直接而重瓷窑系。禹州,是钧窑的集中发现地区。烧成的。在禹州神华中纪50年代,陈万里等专家曾钧窑的典型遗址,也在禹州,即钧台窑。产品设计讲究,工艺精中儿器底均刻有…[全文]

2015-05-23 22:07:11

老窑瓷 | 刘凯民:钧窑釉研究的扛鼎之作

    刘凯民,男,1938年生,祖籍山东淄博。毕业于原建材工业学校,后来在中国硅酸盐学会和北京钢铁学院联合举办的工艺岩石学研究生班进修学习,高级工程师,2003年退休,曾任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原总工程师,在高级日用釉瓷和艺术釉领域有独到的造诣,…[全文]

2015-05-23 22:05:22

老窑瓷 | 驳“鈞不随葬”兼及其它

    “鈞不随葬”,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出自哪位“圣人”之笔。总之,长期以来这个“定论”,几乎成了我国古陶瓷领域研究、鉴定钧瓷的一条“铁规”,不可逾越,流毒甚广、危害极大,必须加以廓清! 纵观现有的文献、资料,在谈及“鈞不随葬”时,几乎毫无二致…[全文]

2015-05-23 21:55:59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