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中国嘉德2012秋拍于10月31日在北京圆满收槌,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门类成交达17.45亿元人民币。 中国嘉德拍卖现场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王雁南女士…[全文]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多喜爱龙,以至出现叶公的典故。虽然龙是一个并不存…[全文]
过去在内地成交的青铜器多为中低档器型,最近大量海外回流的高端器型开始抢占市场。市场人士认为,虽然青铜器表现向好,但与已进入亿元时代的书画、瓷器相比,仍然处于低估值阶段,行情远没有开启。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总是零星出现的青铜器也出现了…[全文]
丁 孟: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社会动荡,加上在政治上分裂割据,南…[全文]
“太平有象”银镶丝铜器,尺寸高245mm,年代(明),象寿命极长,可达200余年,被人看做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全文]
■西汉长信宫灯(复制品)。 ■西周前期丰樽。 ■大晟编钟 土埋、作假锈、伪造铭文等都有迹可循 在收藏青铜器的过程中,不时有藏家因买到赝品而大呼上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全文]
明清时期,铜镜随着玻璃镜子的出现而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新生代收藏者潘才岳昨日在接受佛山日报记者采访时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铜镜收藏渐走热,目前民间交易市场上明代以前的普通古铜镜价位,基本都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而一些…[全文]
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历经15年终于在上海博物馆完成修复工作。青铜鑑流行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 221年),为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容器,多用…[全文]
30多年前,在紫云巴身小(音lang)一支自称夜郎王后裔的“蒙正”苗族聚居区,挖出了三件青铜釜。持有人一直坚信,这三件铜釜就是有关古夜郎的文物。但直到目前,没有专家来对这三件铜釜进行过鉴定。 村民收藏了三件铜釜 …[全文]
在鹿港小镇,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那天,龙山寺里都是香火缭绕,众多善男信女汇集于此,烧香许愿。这是台湾最古老的龙山寺,始建于明朝,因寺庙规模庞大,也被称为“台湾紫禁城”。有趣的是,鹿港龙山寺平面布局为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