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铸技巧辨铭文 叫你如何辨青铜真伪

细看铸技巧辨铭文 轻松揪出青铜器赝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汉长信宫灯(复制品)。

细看铸技巧辨铭文 轻松揪出青铜器赝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周前期丰樽。

细看铸技巧辨铭文 轻松揪出青铜器赝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晟编钟

土埋、作假锈、伪造铭文等都有迹可循

在收藏青铜器的过程中,不时有藏家因买到赝品而大呼上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古代青铜器的了解太少。也有人买到了古时仿制的青铜器而误以为是赝品。古时的仿造品尚有收藏价值,但现代做的赝品则“一文不值”。那么,如何辨别伪造青铜器?藏友提醒,要尽量避免上当,主要还是要从青铜器本身和铭文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青铜器的伪造早在宋代以前就存在,但伪器的大量出现始于宋代,由于当时公私收藏之风的兴盛,使得青铜器买卖成为古董商人逐利的手段,伪造之器应运而生。如今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利,更是伪造各朝各代的青铜器。以下介绍4种伪造青铜器的类型,分述它们的造伪手法与辨别要点。

真器改造

鉴别:看各部件间连接度与整一性

即将真器加工、改造为不合定规的奇特形制。一种手法是将真器主体添加部件;另一种手法是将分属几件真器的残件拼凑成一件,多数不遵器制,或在部分真器残件上任意新铸接上不符合器制的部件。对这些青铜器的鉴别,关键要看各部件间的连接度与整一性。

整器伪作

鉴别:主要从铸造技术角度辨伪

整器伪作大约有两种方式:

一是自行设计形制、纹饰。在设计时可能参考《考古图》、《博古图》等书所著录的图像及铭文,这些书摹绘本多已失真,再加上作伪者又常对器形与纹饰做局部改造,铭文亦多加以杜撰,于是使此种伪器常出现形制、纹饰不合规范,形制与纹饰不吻合及铭文字体、文句不合古法的漏洞。二是以真器为模,用翻砂的方法或失蜡法(贴蜡法)铸成。以此种方式所做伪器,由于形制合于规范,且往往又在其上造假锈,故较难识破,尤其是作伪高手制品,几乎能乱真。

但研究者们经过数年探讨已积累了一定的辨伪经验,主要是从青铜器铸作技术角度进行辨伪,其要点可以概括为:

1.新铸伪器一般比等大的原器沉重。

2.用失蜡法(贴蜡法)所铸伪器表面无突起的范线。

3.伪作器多无垫片。

4古代以块范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较严密、光洁,而用翻砂或失蜡法所制伪器表面有时会出现砂眼、缩孔等现象。

5.新铸伪品所做锈与真锈有区别。

真器伪铭

鉴别:字体呆板,文词多有不通

由于中外收藏家历来偏爱有铭文的青铜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价格购买,所以自晚清以来,即出现铭文作伪的青铜器。但历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有特点的,要鉴别它们并不难。如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多是用陶范刻铭铸造的,字体笔画圆润自然。

真器伪铭常选择大口器,如鼎、簋、盘之类,因为在这些器类上后制铭文较容易。陕西作伪者多在真器上刻铭,可能与该地多有素器出土有关。清咸丰以后,同治、光绪降至民国期间,山东济南、河北衡水与江苏苏州也皆有不少作伪铭好手。乾隆以后在无铭真器上制作的假铭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伪刻铭文虽有所本,但字体、内容与真器器形时代不相合,或铭文自名与器类不相合,出现明显的错误。

二是真器与伪铭时代大致相合,伪铭亦有所本,但字体较松散、呆板,没有真铭的神态。

三是在真器上加刻伪铭,并无所本。纯出于杜撰,字体往往拙劣,文词亦多不通。

伪刻的铭文,字体拘谨、呆板,且字迹的铜锈与器壁的锈色有明显区别,藏友要格外注意,因为真器假铭不但不会提高青铜器的档次,反而破坏了器物的原有风貌。

鉴别:细心观察,作伪者常张冠李戴

不少青铜器还存在伪造纹饰的情况,此种作伪类型包括在原本素面无纹的真器上作伪纹饰与在有简单纹饰的真器上增补伪纹饰两种情况。其中比较好辨识的是,作伪者对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征缺乏深入了解,故而“张冠李戴”,如在东周时期青铜器上刻商代流行的纹饰。伪刻纹饰具有与上述伪刻铭文相同的一些难以避免的破绽,仔细观察是可与铸成的真纹饰相区别的。

责任编辑: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