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复兴,红色收藏也成为众多藏家追逐的热点。人们钟爱红色收藏品,正是源于对历史的崇敬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红色收藏爱好者认为,红色藏品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具有非常高的情感意义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收藏“红…[全文]
临近仲秋,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早已取代了犁耙镰刀,对粮食产量的计算也以公斤计算。然而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升、斗、斛等量器如同神经血脉延伸至古代历史的每一处罅隙,如同大秤、小秤、磅秤一样丈量着王朝更迭中每一次盛衰起伏。升子、斛子和斗,为旧时官府和…[全文]
如今,手串可谓风靡大街小巷,几乎达到了“人手N条”的程度。古玩圈里的人热爱搜罗各种老珠子搭配成串,时尚白领们也喜欢用DIY的新珠子装点自己。“珠友”们的口号是:不管新珠老珠,搭配得好就是好珠! 前两天,青年书画家、古陶瓷玩家张濛在微…[全文]
“在海外,收藏鼻烟壶最集中的地区要属美国。”行家陈先生说道。而在内地,传统的内画鼻烟壶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综合了料器、书法、绘画等艺术元素,近年来颇受藏家追捧。据悉,内画鼻烟壶曾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冀派产业兴旺、鲁派…[全文]
赏石作为颇具市场潜力的收藏品类,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等明星拍品的光芒下容易被人们忽视,只有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蕴藏着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或许是由于鸡缸杯的光芒过于耀眼,使得许多影响市场的拍品顿时黯然失色,其中就包括一件宋至清祁…[全文]
清乾隆年间,扬州成为会集和盛产竹刻名家的城市 盛誉一时的扬州竹刻艺术 扬州文化名人直接参与,擅竹上微刻 清康乾年间,扬州的竹刻艺术进入了收获期。中国竹子被文人们赋予了“虚而直”的品格,“梅兰竹菊”并称画中“四君子”。…[全文]
2014年春拍,田黄的辉煌时代不再,整体行情量价齐跌,藏家感到阵阵寒意:“前两年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的价格被炒得太高,或许这是田黄疯涨一轮之后的回归。” 圈内人言,整个印石门类拍品今年春拍的流拍比例比以往大大增加,成交价也偏低。这一季几…[全文]
从“篆书系统”改为“篆意系统”,一字之别,却揭示了入印文字范围上的拓展,将一些隶书资源包含进来。篆隶书在形体和笔法上有差别,比如篆书形体纵高,隶书扁方,但也不完全尽然。很多特点的归纳同时也遮蔽很多真相,一如“蚕头燕尾”作为对隶书特征的高度概…[全文]
以刀代笔在竹子上作画,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创意想法……与云锦一样,金陵竹刻是南京文化历史宝库中最灿烂的一章,享有“大璞不斫”,“寸竹寸金”之美誉,明代一度非常繁盛,甚至作为宫廷珍宝收藏。 然而时过境迁,南京城鲜见竹刻匠,谁又知道富贵山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