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信片收藏正升温

      众所周知,明信片以其画面的绚丽多姿、功能的广泛多样、史料的公正客观而受到世人的关注,尤其是老明信片因传世日久、存量稀少而价值更高。

      从近几年来一些艺术品拍卖会的成交情况来看,老明信片收藏正逐步升温。如在2006年嘉德春拍上,一枚1903年龙州寄往意大利的清一次邮资明信片,估价800元,成交价竟达到了6820元;同年在上海拍卖行举行的春季邮品拍卖上,一枚清二次邮资明信片背手绘彩图实寄片一件,成交价也达到了1800元。而在2009年4月河南洛阳举办的世界邮展专场拍卖会上,老明信片的表现更令人赞叹,一枚1907年重庆寄往德国的大清邮政三次邮资明信片,最终以2.5万元高价成交。

      对于艺术品收藏者来说,早中期明信片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投资板块。收藏者可以从明信片的纸质、格式、标价、图文及印刷质量等几个方面来综合鉴别其年代及收藏价值。明信片的年代越老,其纸质就越粗糙,其文字一般是繁体,早期明信片因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纸质变得发黄。早期明信片的图案基本都以黑白为主,很少有彩印的。收藏者一般从明信片的定价货币单位上大致也可得出它的出版年代,如清代或民国时期发行的《故宫》、《沈阳故宫》或《泰山》、《庐山》等明信片。你若碰巧发现有些早期明信片的图案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行的新邮票图案相似,并把它制成极限片后,那其价格就可达到数百至上千元。看来,老明信片里还真是有金可淘。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