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全文]
中国古代瓷器的断代大多凭眼睛看,先确定一个标准件。这个标准件大致可以分为:胎土的颜色和火石红等感觉、彩绘的特点、釉面以及颜色的特征,以及用手摸的触觉感,釉面的气孔,等等。外…[全文]
“张志汤粉彩山水纹瓷板” 在瓷器上绘画,自开窑以来逐已形成。清代景德镇绘瓷艺人、匠师借鉴移植了绘画技法,在白色釉瓷面上用黑色釉料绘制出纹饰,辅染淡赭和水绿、草绿、淡…[全文]
说到洪州窑青瓷,人们或许早已从唐代陆羽《茶经》的论述中知其一二。《茶经》载:“碗,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全文]
湖田窑白瓷碗 此只白瓷碗属宋代影青白瓷工艺,影青白瓷以江西景德镇湖田窑领衔。所谓影青白瓷就是因其釉色白中闪青而名。 此碗呈椭圆折腰形,釉质坚致腻白,釉面滋润…[全文]
粉彩描金寿字盘,清同治,高5cm,口径22.2cm,足径13.2cm。 盘撇口,浅腹外弧,圈足。口描金彩,内外皆以粉彩装饰。盘内黄釉地上绘六个描金团寿字,每个寿字围…[全文]
这尊观音坐像高14.5厘米,身材颀长纤细,宽肩细腰,高梳发髻,头戴佛冠,脸型清秀,五官妩媚,相貌温和;着薄裙,身披广袖通肩外衣,袒胸露腹,璎珞飘带环披,腰腹间有飘带作结缠绕…[全文]
从现已考古发掘出土和民间收藏的婺州窑堆塑作品的一般特征分析,婺州窑堆塑艺术的常用技法主要有:捏塑、堆塑、盘塑、拍片、模制、贴塑、镂雕、刻花、压印、按捺等。 捏塑:将…[全文]
刘雨岑,原名“玉成”,后改“雨岑”、“雨诚”,斋名“觉庵”,别号“澹湖鱼”,安徽太平人,名列珠山八友瓷板画大师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世居江西鄱阳。为当时…[全文]
铜镜光可鉴人,造型精美,纹饰千变万化,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确是令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宝。但是大批初涉收藏的人们,往往感到铜镜虽好,但"学问"太深,一时难以掌握。更有不少已收藏了数十面铜镜的老"古镜迷"们,面对着繁缛的纹饰、古奥的铭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