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背后的故事
2015-02-05 08:41:17 来源:新华网 已浏览次
“大一片红”未发行邮票是中国最著名的珍邮之一,存世仅见8枚,其中新票5枚,旧票3枚。这枚珍邮的名称来自于“文革”词汇——“全国山河一片红”,这个当时红极一时的名词,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一定耳熟能详,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就十分陌生了。
最熟悉的“门外的锣鼓喧天”
1967年1月,上海“一月风暴”后,“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9月5日,随着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革命委员会同日成立,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革命委员会。9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联合发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的社论,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全国山河一片红”的说法。此后各地迅速出版和制作了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的图书和毛泽东像章,品种不计其数。
与其相关的邮票设计,是由当时年轻的邮票设计师万维生和同事们完成的。为了对应当时的政治形势,万维生最后决定,这枚邮票就画他“再熟悉不过的门外的锣鼓喧天”。
万维生和几位同事设计的这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简称《全面胜利》),图案是毛泽东和林彪向欢呼“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革命群众挥手致意,背景是红旗旗海和悬挂在气球下的标语口号,图案下方书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字样,面值计划出8分和22分两种。邮票编号为文14,1套2枚,预定印制20万枚,1968年10月l日发行。
“全面胜利”邮票因政策调整夭折
1968年9月27日,就在《全面胜利》邮票正式发行前夕,由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最终精神是“不能把各种物品都印上毛泽东像和毛主席语录。”周恩来指出:“邮票还是要发行,人民还要进行信件交往,要指导如何设计好邮票。”
9月27日当天,邮电军管局下达命令:图案上有毛泽东形象的《全面胜利》邮票立即停止发行。今后也不准在邮票上印毛泽东像、语录和诗词。
虽然《全面胜利》邮票夭折,但发售庆祝“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邮票的计划并没有取消。邮票设计者和邮票厂工人共同研究,考虑在《全面胜利》原图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他们按照要求去掉了毛泽东与林彪像,改为以工农兵形象为主图,背景添加了一幅中国地图,上写“全国山河一片红”。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一片红”。
为做到及时配合宣传,邮电部军管会采取了先印出样票再送审的办法,印制了一批横票。1968年10月8日邮电部军管会向当时的副总理李富春作汇报,这份报告辗转到了周恩来手中,周恩来认为横票过于复杂,建议简化画面,缩小尺寸,不要“贪大求全”。“大一片红”邮票仅在票样审批阶段即被否定,并未正式发售。
10月26日,万维生等设计者将“大一片红”邮票票幅缩小,主图仍为工农兵形象和中国地图,缩减了标语口号和远处的群众及红旗旗海,去掉了票面下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字样,以地图上“全国山河一片红”作为邮票名称。这是“一片红”邮票的第二稿,俗称“小一片红”。不久,“小一片红”得到军管会同意,于11月25日发行。
被指地图错误
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地方接到邮票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对外发售。11月23日北京市邮局已经提前发售,共售出500多枚。很多人都在这天买到了这枚新邮票,中国地图出版的编辑陈潮就是其中之一。
陈潮一拿到新邮票,就依据自己的职业习惯开始观察上面的中国地图,他惊奇地发现,这幅地图与当时出版的中国地图在边界线和领土上有很多不符之处。
他给邮电部军管会写的信起初并未引起注意,于是他又向“中央文革”反映,“中央文革”马上通知邮电部,邮电部军管会意识到问题的政治性,立即下令停发,回收封存。
关于“小一片红”的地图错误,很多人认为是邮票上台湾没有被涂红。但《中国邮票史》中写明的原因是:“同中缅(甸)、中蒙(古)边界条约肯定的边界线不一致……此外中不(丹)边界也在东南角多划一块,属我国领土的南海诸岛也未表示出来。”对于这个错误,万维生后来解释说:“其实当时国内的地图版本很多,有的地图本身就不清楚,邮票设计是艺术创作而不是科学研究,只能抽象地表现,正如画人的五官,不必一一描到一样。此枚邮票,地图是一背景,不是出地图邮票,是各种推想越传越玄吧!”
发现“小一片红”的地图问题后,邮电部军管会曾与外交部联署向周恩来呈送过一份关于“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问题的报告。
会签稿一方面肯定“这枚邮票发行以后,容易被帝修反利用,造谣污蔑,挑拨我与邻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提出,“全国一片红邮票是我国象征性示意图,并没有任何文字标明,任何人都不能以此作为领土边界的依据,故已经印制的邮票仍可发行”。
但是很快,呈送报告就得到回复:“今后也不再发行,全部销毁”。“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遂被严厉收缴追查,收藏此票的人有些甚至受到过迫害。1969年三、四月间,《南京长江大桥》邮票下厂订印,一直保留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的编号“文14”被使用,“一片红”邮票的设计和发行才最终画上句号。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