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年巨匠傅抱石作品惊现深圳鑫宝源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33年留学日本,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1935年回国后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中年…[全文]

2015-03-28 09:25:48

洋彩瓷器 见证宫廷艺术最华美时代

    康熙至乾隆年间宫廷制造的洋彩瓷器,是深受三代帝王喜爱的宫廷秘玩。这些彩瓷也将我国瓷器艺术上升到了一个最为精妙的境界。其繁缛堆砌、锦上添花的纹样,寓意太平盛世和福禄寿喜吉祥图案的装饰风格,鲜明地反映了宫廷艺术华丽奢靡的时代特征。而这其中,以珐…[全文]

2015-03-27 20:56:09

克拉克瓷:被遗忘的繁华

    数百年前,克拉克瓷曾经热销国外,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海南的华侨遍布东南亚各地,他们曾带回大量的克拉克瓷。出于本土收藏文化的需要,海南藏家近年也非常重视克拉克瓷的收藏,渐渐形成了一支颇具分量的克拉克瓷收藏队伍。 它静静地摆放…[全文]

2015-03-27 20:55:06

官窑瓷器“婴戏图”

    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纹饰的,叫婴戏图或婴戏纹。观赏瓷器上的婴戏图,就能发现,画面上的儿童形象,有的天真活泼,憨态可掬,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表情木讷,脑袋奇大,甚至瘦骨嶙峋。那么,不同的婴戏图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据考…[全文]

2015-03-27 20:53:40

历代官窑瓷:时空转变魅力不变

    从1975年到1990年,中国官窑瓷器在国际市场的售价增长了大约九倍。之后,价格在海内外典藏家的追逐下迭创新高,明清官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官窑无疑成了瓷器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历史名窑:文化灿烂 稀世珍…[全文]

2015-03-27 20:52:18

明代的外销瓷器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从早期开始,为什么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格外的珍视?中国瓷器输入对当地陶瓷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应复旦大学文博系邀请,大英博物馆东方部资深研究员、中国陶瓷专家前不久在复旦大学作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系列讲座,中关于明代外销瓷器的内容,介绍当时的历史背…[全文]

2015-03-27 20:51:03

关于哥窑名称由来的故事

    传说之一 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全文]

2015-03-27 20:48:46

哥窑谜团——话说哥窑的历史渊源

    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全文]

2015-03-27 20:47:51

瓷坛“黑牡丹”是宋徽宗至爱

    鹧鸪斑供御盏 束口黑釉盏 福建建窑是我国宋代八大著名窑系之一,《首届宋代建窑瓷器特展》日前在北京天雅古玩城举办,将展览至8月2日。汇集了两宋时期108件建窑珍品,旨在让世人深入了解宋代建窑的烧造技法和装饰工艺,了解、欣赏宋…[全文]

2015-03-27 20:45:44

元代至今龙泉青瓷的发展历程

    在制瓷工艺上,龙泉青瓷吸收了唐、五代越窑和当时官窑以及北方各窑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日益提高。龙泉窑烧制出精美绝纶的梅子青、粉青釉色,青翠晶润,且讲究造型艺术,产品以鼎、炉、花瓶见多。 此时,龙泉青瓷的花色品种和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造…[全文]

2015-03-27 20:44:01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