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讨史前玉器穿孔技术

    穿孔技术是玉器制作技术探讨的热问题。穿孔技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约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始阶段。俄罗斯及日本考古学者Semenov1及长沼孝、火田宏明2对旧石器时代穿孔技术作过深入的讨论。迄今所知,在旧石器时代阶段并没有发现管钻的穿孔技…[全文]

2015-05-02 16:33:03

说说翡翠万千变化的“种”

    "千种玛瑙万种翠"这里提出的不是有上万种不同的翡翠,而是指翡翠的"种"有万千变化。"种"是翡翠收藏一个绕不开的概念,但是,对于目前众多的翡翠收藏者来说,"种"的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收藏之路上的一片充满迷雾的森林,不少收藏者在此迷失了方向。他们常…[全文]

2015-05-02 16:31:53

和田玉鉴定—白玉的充填处理

    在中国古代,人们崇尚玉石,往往用玉来形容人的品质,拥有玉石是一种身份的象怔,早在5000年前,王宫贵族就开始使用玉石。随后的各个朝代中,玉器虽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或形制,但玉器的发展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并在历史的发展以及记录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全文]

2015-05-02 16:30:27

关于古代玉器的雕刻工具与方法

    有人把冶金术的发明说成是古代文明到来的一个标志,很多人也认为琢玉技术也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标志,两项工艺都起源于史前时代,后人多归功于炎黄二帝那个时代。 玉为美石,习惯上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我国古玉用材主要是软玉。30年代,由于对史前考…[全文]

2015-05-02 16:29:24

树化玉与玉的区别

    树和玉,本来是两个千差万别的不同概念,在树化玉的身上却成了和谐的统一体。它似玉非玉,似木非木;它的实质已变成了玉,却又偏偏保留了树的很多特征。 树化玉与玉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外形看,它是段树木,它保持了树木所有的…[全文]

2015-05-02 16:28:28

古玉皮壳之鉴别方法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就象人的皮肤一样,玉皮壳是玉器所有里外表象的连结和公开之地。 每一年的岁月都会在玉皮壳上留下自然进化或老化的痕迹。虽然有的玉天生丽质,皮的质量很好,能抵抗老化留下的痕迹,而且一直保养的很好,很难看出岁月的…[全文]

2015-05-02 16:26:42

宋五大名瓷之官瓷 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

    北宋官瓷代表着中国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最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 官瓷是由皇家御窑生产的瓷器,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土取自汴东阳翟,陶炼极精。釉色有天青、翠青、粉青、月下白、大绿等。粉青为上,淡白次之。纹片细如蟹爪,以冰裂鳝血为上…[全文]

2015-05-02 16:25:26

历史上五大名窑和产区盘点

    陈设艺术品陶瓷产地分析 众所周知,瓷器起源于我国,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曾出现了闻名世界的五大名窑,下面就对五大名窑做个盘点。 钧窑:宋代著名瓷窑。窑址在今河南禹州。其制品造型古朴、配釉复杂,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全文]

2015-05-02 16:24:47

白瓷发展概述

    湖南长沙东汉墓 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 白瓷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全文]

2015-05-02 16:23:46

仕女题材在当代陶瓷装饰中的艺术魅力

    仕女画是指我国绘画中以女性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仕女题材应用于陶瓷装饰上,是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陶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一直发展到今天,仕女题材仍然受到陶瓷艺人的钟情与喜爱,随着…[全文]

2015-05-02 16:23:00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