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宝轩汪野亭山水瓷板四条屏鉴赏

汪野亭(1884年—1942年),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县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擅长花鸟、山水画。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其瓷板画别具一格,并享有盛誉。为 “珠山八友”之一,是20世纪前期景德镇陶瓷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一直为后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受到了各界收藏家的青睐并争相收购。

      汪野亭(1884年—1942年),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县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擅长花鸟、山水画。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其瓷板画别具一格,并享有盛誉。为 “珠山八友”之一,是20世纪前期景德镇陶瓷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一直为后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受到了各界收藏家的青睐并争相收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汪野亭山水瓷板画四条屏(其中两幅)

 

      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的山水瓷板画四条屏,是汪野亭经典之作,长36.5cm,宽25.5cm, 1组4件,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画中山水花卉光彩传神,栩栩如生,文字画面挥洒自如,精湛纯熟,充满着别样的意境,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瓷板画瓷质优美,温润细腻,精致优美,古色古香,施以木质精装体现出高贵雅致的气质。特别注重画面与器形的结合,山水的灵动性特点显著,精细之中不刻板,笔情墨趣颇足,又能较好地把握粉彩料色的肌理变化,用以表现山水错落的质感。画花时用含有色料的水笔,依次点染在相应大小的“玻璃白”底色上,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题款文字清晰,是为传世之物,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此藏品为山水四条屏,构图相仿,兼用高远与深远之法布局,远景奇峰高耸,云气弥漫,山头渐次隐去,视野尽处朦胧可见山峦微伏,虚实相生。中景枝干旁逸,曲径通幽。近景所绘景物也极为丰富,茂树丰林间,山石多以短披麻皴表现,质感强烈,逼真酷肖,色泽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每条瓷板的画面空白处各题词,既不同于古彩的单调、艳俗,又比浅绛彩更富于表现力,以景传情,尽显文人风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深圳御宝轩征集到的此件瓷板画来源于一位资深藏家,藏友收藏多年,得到这组瓷板画也是缘分,这组瓷板画是在异国他乡机缘巧合购买的,后来迷上了瓷板画。据藏家说,目前他手上还有其他的瓷板画和其他的藏品,有些是朋友送的,有些是买的。目前他带来的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山水瓷板画,此组瓷板画保存着最原始的样子,包括背面的格条。此件瓷板画正是汪野亭艺术创作的鼎盛成熟时期作品,代表了其极富标志性的粉彩青绿山水瓷画的最高水平,笔法灵动,疏简,境界清旷,题款行书圆润厚实,笔力苍劲,堪称大师重笔。该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画中山水花卉光彩传神,栩栩如生,文字画面挥洒自如,精湛纯熟,充满着别样的意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汪野亭山水瓷板画四条屏(其中两幅)

 

      据专家介绍,目前收藏界有观点认为,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在清代达到鼎盛阶段。而收藏市场上老的瓷板画多是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也有不少民家制作的瓷板画受到藏友的热捧。目前,现代瓷板画行情逐渐走高,一些经营现代瓷器的人士邀请来自景德镇的名家,或是一些书画名家定制瓷板画,收藏爱好者的增加也使得现代瓷板画行情逐年看涨。

 

      “珠山八友”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即陶瓷界的“画派”现象。汪野亭是“珠山八友”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具有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工画花鸟、擅山水,表现出中国画的泼墨韵味,典雅韵致,成为名噪一时的青绿山水画家。近年来,“珠山八有”的作品受到追捧,在拍卖会上屡屡拍出高价,早在清末民国时期瓷器大热之时,“珠山八友”的瓷板画的市价就堪比官窑。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2年,民国瓷的成交价格超过100万元的有54件。据专家统计,在最近的5年里,民国瓷器每年的整体涨幅达到20%。虽然民国瓷器的行情一路飙升,但是从市场角度来看,民国瓷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未来前景不可限量。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举行的“八友遗珠——二义草堂”民国瓷画与现当代艺术陶瓷专场共有13件拍品,成交7件,总成交额1470万元,成交率56%。在“珠山八友”作品中,汪野亭的四屏瓷板价格基本在数百万元以上。因此,也引发了市场上赝品争相模仿。深圳御宝轩作为正规藏品征集机构,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交流交易藏品时要选择正当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