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这款宋代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高4.5cm,口径14.3cm,足径3.3cm。瓷碗撇口,深弧腹,矮圈足,足底沾窑渣。通体施青釉。碗内印莲花一束和四童子,四童子分别手持莲花一枝,身体呈不同的姿势作嬉戏状…[全文]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 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全文]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著名的窑系有: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定窑系,以生产白瓷和釉下彩绘瓷为主的磁州窑系,以生产红,蓝窑变釉为主的钧窑系,北方生产青瓷的耀州窑系,南方生产青瓷的越窑和龙泉窑系,及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和生产…[全文]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青瓷 唐代青瓷在隋朝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以越窑…[全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这些青瓷习惯上被称为"六朝青瓷"。北…[全文]
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全文]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全文]
北宋定窑白釉五足香熏炉,高16.3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9.2厘米。此器由炉盖和炉体两部分组成。其中,炉盖呈伞状,上下分为三层架构:第一层为盖顶,以扁体直管分别镂三个出气孔;笫二层以凸形扁体并镂三个出气孔;笫三层则以宽凸条折下覆盖在炉…[全文]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历时61 年。康熙一朝瓷器上的款识也多种多样。譬如,官窑款多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是三行青花楷书款,到康熙晚期,又出现少量的篆书款识。再如,康熙前期,还常见干支纪年款,“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便是康熙十…[全文]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清雍正,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盒造型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