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汝州的一座宋代仿木砖室墓葬即将被整体搬迁至异地保护,这是近年来河南首例大中型宋代墓葬的整体搬迁。 为什么要给墓葬搬家?具体怎么搬?搬到哪里去?这里面可大有学问。 发现 距今1000多年的宋代墓室 内有彩绘和砖雕 即将进行搬迁的这座宋代墓葬,于今年4月份在汝州万达广场项目建设中被发现,随后开始发掘。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家昌介绍,该宋墓造型为仿木构...
株洲市文物局考古队 2004年7月30日,株洲市文物管理处在株洲市石峰区龙头铺镇农坛寺贾家冲组发现一座砖室墓,并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墓系两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294度。墓全长4.40米,前室宽3.06米,后室宽2.16米,残高0.84米。墓壁采用“两顺一丁”的砌法,墓壁砖长0.32厘米,宽0.16厘米,厚6厘米。墓壁砖底部施麻布纹,侧面施三角形几何纹饰。墓底铺地砖平铺一层,前室为横...
2004年3月8日,株洲市文物管理处接到株洲县长冲乡花冲村六组村民电话反映,在当地一个叫蛇形山的山地发现一座砖室墓。随即,株洲市文物管理处的考古人员赶往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该墓系单室券顶砖室墓,券拱保存完好,券拱之上约有3米封土,清理时由墓门进入。方向238度。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3.64米,宽2.18米,高2.26米。墓壁为“两顺一丁”砌法,拱顶为楔形砖单券,墓室地面的左侧分别用竖铺和横...
11日从湖南邵阳邵东县文物管理局获悉,该县火厂坪镇高山村村民近日在整理宅基地时发现一处古代墓葬,该局经过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判定此墓为东汉时期砖室墓,属中型汉墓,墓主人为比较富裕的平民。 ▲ 汉墓分为墓道、墓室两部分 该汉墓分为墓道、墓室两部分,整个古墓长5米、宽2.1米,墓葬保存较为完整,墓室全部由汉砖堆砌构成,墓砖墙上有几何纹图案。经过两天发掘,该墓陆续出土文物23件,其中陶...
2003年5月初,山东省临沂市在市区王羲之故居公园扩建工程施工中,发现两座较大的砖室墓葬。随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抢救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 山东省临沂抢救性发掘两座晋代砖室墓 墓葬位于临沂市市区洗砚池街北侧、王羲之故居公园东北部。两座墓葬东西相距30余米,除墓门为石制之外,其余均为砖筑。其中1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
近日,邵东县火厂坪镇高山村一村民在整理宅基地时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文物部门得到线索后立即赶赴现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文物专家初步判定此墓为东汉时期砖室墓,墓主人为比较富裕的平民。 在古墓发掘现场,墓室内,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的对一些文物进行发掘、清理。墓主究竟是什么人呢? 邵东县文物局副局长 李玉明:经过这两天紧张有序的发掘与施工,目前已经处于收尾的阶段。这座汉墓前面有墓道,长度大约有...
记者今天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蓝山县五里坪古墓群又有新发现,在抢救发掘的28座汉唐时期墓葬砖室墓中,有8座东汉纪年砖室墓,资料十分珍贵。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里坪考古队队长陈斌介绍,所发现的8座东汉纪年砖室墓位于蓝山县塔峰镇五里坪村五里小学东北300米的一处低矮山岗上,东南与五里坪古墓群中心区相距800米。纪年砖室墓在墓群内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均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墓,由墓道、封门、甬...
图为新乡发现的东汉砖室墓.新乡市文广新局供图 12月9日,记者从河南文物部门获悉,近日,河南省原阳县发现一座大型东汉砖室墓,当地文物考古部门正进行考古发掘。 新乡市原阳县于近日在一基本建设项目施工前,经过正常考古勘探,发现了这座大型东汉砖室墓。按照相关程序,已由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 据介绍,墓葬位于原阳县城北部阳光新天地小区,为一座多室墓,东西向,自东向西依次为甬道...
常宁抢救性发掘一座明代砖室墓 刻在青石上的墓志铭,对古代丧葬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对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有重要文物价值 9月16日,常宁市文物局接到常宁市气象局报告,在气象局预警中心办公大楼建筑工地发现一座古墓,常宁市文物局随即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有重要发现。 古墓葬位于常宁市泉峰社区虎形村虎形山西北部,紧靠常宁市中医院住院部北围墙东北角,为双拱单券砖室墓,墓口残存,墓室未被盗扰...
志石拓片(局部)。孔茜摄 2013年12月,我市考古人员在城北乡三星村西庄组境内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昨天,这座砖室墓的考古研究报告发表,经过考古挖掘、研究,可判断墓主为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国李娀,其夫君为杨吴国重臣陶雅第四子陶敬宣。通过对李娀墓志及其夫君现存墓志铭的研究,对唐末五代尤其是杨吴、南唐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 城北乡发掘五代十国李娀砖室墓 在城北乡发掘的...
二仙堡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原镇江镇杜家坝村一社及二社。2015 年5 月3 日到7 月1 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会同重庆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对二仙堡主梁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1020 平方米,发掘墓葬共计9 座。 本次发掘的9 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均遭到后期严重的盗扰、破坏。墓葬均开口于耕土层下,相互无叠压打破关系。其中M1、M5、M6、M7、M8、M9 均为刀把形,M2、M3 为凸字...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奈曼旗发现一座距今千年的辽代贵族砖室墓。 这个墓葬为砖砌单室墓,由于遭水侵蚀、并早期被盗,尸床已腐朽、移位。尸床为柏木板制作,长约2米,宽1米。尸床上放置两具尸骨,为男女合葬,男内女外,尸体均为仰身直肢,头向朝东。墓主人尸骨保存较差,仅存肢骨和颈椎骨,骨架周围有丝织品残片。 考古人员在清理女尸过程中在颈部发现一组琉璃项饰,其包括1件鸳鸯纹琉璃挂件...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2日对记者披露,该所近期在内蒙古奈曼旗发现一座距今千年的辽代贵族砖室墓。 消息指,该墓葬为砖砌单室墓,由于遭水侵蚀、并早期被盗,尸床已腐朽、移位。尸床为柏木板制作,长约2米,宽1米。尸床上放置两具尸骨,为男女合葬,男内女外,尸体均为仰身直肢,头向朝东。墓主人尸骨保存较差,仅存肢骨和颈椎骨,骨架周围有丝织品残片。 陈永志说,该墓葬出土器物具有辽代晚期风格。根据...
湖北襄阳27座东晋至隋唐时候的砖室墓,进入最后发掘阶段。湖北文理学院教授、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叶植21日介绍说,该砖室墓可能系梁朝皇室家族墓地。 墓葬群位于襄阳余家湖社区柿庄村一在建工地内。襄阳考古所副研究员、柿庄墓地发掘现场负责人刘江生介绍,今年7月,考古所勘探发现27座砖室墓,分东西两个墓群,发掘面积1081㎡,年代从东晋至隋唐,时间跨度达五六百年。 刘江生介绍,27座墓已完成挖掘...
湖北省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考古工作人员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 经发掘、初步整理,27座墓葬出土文物共计70余件,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尤其是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显得弥足珍贵。 据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铭文,墓中出土的铜镜、瓷盘口壶、陶罐、陶碗等也成为文物分期断代的标型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