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悉,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经初步发掘整理出土文物70余件,有铜、银、铁、陶、瓷、玉石器等,有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其中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弥足珍贵。 据介绍,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泰(太)元廿一年韩墓”铭文。“泰元廿一年”即公元396年,为东晋武帝司马曜年号。该墓还出土了东晋时期的铜镜、...
出土的画像砖 文体新广局供图 昨日,记者从市文体新广局获悉,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经发掘、初步整理,27座墓葬出土文物共计70余件,有铜、银、铁、陶、瓷、玉石器等,并有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其中,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弥足珍贵。 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泰(太)元廿一年韩墓”铭文。“泰元廿一...
10月24日下午,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发现元代古墓一处。次日,渭源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了方形素铜镜、陶罐、瓷碗、侍女图墓室墙砖、花卉纹墓砖等,其中部分器物残破。 据渭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朱亮介绍,古墓呈长方形,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高2.01米。20块侍...
甘肃省渭源县境内高速公路日前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处长方形古墓,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高2.01米。经当地博物馆考古研究人员初步发掘,确定为元代墓葬,随葬器物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的富足生活。 10月24日下午6时,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无意发现一处古墓。次日,渭源县博...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半年的抢救性清理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沁县漳源镇上庄村发现一座金代龟形砖室墓,其墓室形制特殊罕见,墓中还出土了21幅精美的模制孝行砖雕。 该墓葬为一座仿木构建筑的砖室墓,叠涩攒尖顶,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呈八边形,五个耳室分别在墓室正北、东北、东南、西南及西北方向,整体平面形状为龟形,墓顶至墓底通高4米,全部用砖叠砌...
罕见的六朝砖室墓 墓道处的排水沟很显眼 2014年12月31日,本报报道了西区某工地发现一座砖室墓,初步推测该古墓为六朝时期的。记者昨从考古部门获悉,这座六朝砖室墓已经考古发掘结束,不仅墓砖随处可见精美的纹饰,今年还发现了古墓下“藏”着排水设施。考古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扬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六朝砖室墓。 历时近两年,考古发掘结束 去年底,在西区一工地,记者看到一处栅栏围着的工地,现...
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黄骅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黄骅市旧城镇大马闸口村抢救性清理发掘两座汉代墓葬,出土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墓葬为东西并排的两座多室画像砖汉墓,两座墓葬形制规格基本一致。墓葬总长约17米,宽约6米,深约2.1米,主体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东侧墓葬在前室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个耳室,保存较完整;西侧墓葬破坏严重,仅墓底残存少量画像砖。墓葬出土文物主要是陶器20余件,包括陶俑、陶...
坡赵墓地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王乡坡赵村东南约200米处,属于新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墓群的组成部分。2014年5月到7月,为配合河南省商丘—登封段高速公路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1座、水井1口、灰坑3个及一段壕沟。 坡赵墓地共发现古墓葬3座,分别编号为M1、M2、M3。这3座墓规模均较大,从北向南依次排列。M2位于最北面,目前地...
今年3月,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在修建村西文化广场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古墓。经考古人员现场勘察确认这是古代砖室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济阳县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古墓进行抢救发掘。经过近30天的努力,清理出唐代砖室穹窿顶墓葬两座,其中位于东侧的二号墓规模较大,并出土一盒墓志铭,为唐墓研究提供了又一重要资料。 墓主人非常勤政 据考古人员介绍,一号墓位于西侧,是单室穹窿顶砖室墓。由斜坡墓道、甬道...
3月29日下午,接110报警平台信息“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发现一座古墓”,德清县博物馆立即派人查勘现场,并与洛舍镇应急办、东衡村一起制定保护现场方案,由镇派出所、村联合派人日夜值守。 在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德清县博物馆全馆出动,至4月2日野外清理完毕。 该墓葬位于东衡村东柜台山北坡,为长方形单室砖室墓,长方形墓圹打破生土,长6.20、宽3.00,深...
钱匡道墓志铭拓片(局部) 2012年4月,我市三星村夏庄出土了“大吴故钱府君墓铭记”墓志,经考古人员确认,墓主为杨吴时期的钱匡道。这个钱匡道究竟是谁?与扬州有何渊源?近日,我市考古人员编撰的《江苏扬州出土钱匡道墓志考释》出炉,对墓志进行了全面释读。 考古 五代十国砖室墓出土墓志 2012年4月,在扬州市城北乡三星村夏庄某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墓葬,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
考古现场 去年初,我市为一座六朝砖室墓进行了整体“搬家”,记者日前在西区一工地发现,考古部门又新发现一座砖室墓,初步推测该古墓为六朝时期的。值得一提的是,该古墓规模很大,墓砖随处可见精美的纹饰,有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王”这个等级或者太守。 西区工地考古新发现 一座布满精美纹饰的古墓 在西区一工地,记者看到了一处栅栏围着的工地,现场插着几个写有“考古工地 闲人莫入”的牌子。在路边,就可以...
陵墓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水。 昨天,“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十名考古专家、学者、历史学家济济一堂。据文物部门介绍,为了给隋炀帝墓全方位立体保护,目前正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研制隋炀帝墓防水系统方案,工程预计年内开工,明年7月完工。 此外,考古专家透露,在隋炀帝杨广墓葬的西北方位,新发现一座同时期的砖室墓葬,墓主会不会是杨杲或是杨暕或者是其他与杨广有...
记者12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洛川县一苹果园在施工时发现古墓葬一处,初步判断为唐墓。当地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有灰陶罐、铜带饰等器物,还有彩绘泥俑和漆器,已全部残碎。 据了解,该墓位于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附近。墓顶距现存的地面高约2米,墓葬结构为长方形穹窿顶砖室墓,单层绳纹灰砖砌成,墓室东西长2.6米、宽2.2米、高1.7米;墓室底部用绳纹灰砖平铺面。 墓砖为绳纹灰砖,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