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里,宋薇正在清理一块南澳一号出水的铜料,由于长期浸泡在水里,文物留有海洋生物,一块牡蛎壳仍留在铜料上。谭庆驹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里,修复后的南澳一号出水明代铜钱和铜料。正是因为铜料的发现,引起了南澳一号是走私船的猜测。谭庆驹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东省博物馆文...
资料图:“南海1号”沉船出土的执壶。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国家文物局今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严禁盗捞、哄抢、私分、隐匿、倒卖、走私水下文物等违法行为。严禁对水下文物进行商业性打捞。 征求意见稿明确,本条例所称水下文物,是指遗存于下列水域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遗存于中国内水、...
为适应我国水下文物保护新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目前我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实际,我局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登陆国家文物局网站(网址:http://www.sach.gov.cn/...
记者昨日从市文物管理处获悉,《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修订工作日前已正式结束,新的《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将于2018年元旦起实施。 据介绍,《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1年施行以来,对促进我市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为此,2016年下半年由市文物管理处提出修订申请,2017年初由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立法后评估,修订工作历时近一年...
近日,中国首艘也是目前唯一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抵达南澳前江湾码头,国庆期间将对“南澳1号”水下文物保护区的水下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摸查,这也是“中国考古01号”首次到访汕头。
日前,2017山东省庙岛群岛海域(南五岛)水下文物资源普查项目在烟台市长岛县启动。 此次水下文物资源调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实施,时间为一个月。调查分为陆地调查和海上调查两大部分,其中陆地调查包括南五岛水下线索进一步搜集整理以及相关遗址(包括古港口、海防等)、遗物(渔民打捞沉船桅杆、船舵、船锚、瓷器等出水文物)测绘和记录等工作;海上调查包括物探扫测...
近日,在南海西沙沉没的800年前的南宋商船“华光礁I号”模型及出水文物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南海丰富的水下文物遗产保护状况再度引发公众和舆论关注。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埋藏着以沉船为主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显示,南海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这些水下文物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我国民族世代在南海活动的重要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
据海南省文体厅的统计,海南省目前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其中已登录的水下文化遗存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处。为加快南海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提高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国家已经通过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的可行性报告。 海南省政协委员连介德介绍,大多数水下文物文物埋藏较浅,易于发现。南海水下沉船遗址大多在礁盘上,距离水面很近,部分水域海水清澈,水下文物清晰可见,有...
图为游客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图为透过玻璃观测窗看水中题刻 在世界首座水下遗址博物馆——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内,国庆期间游人络绎不绝。游客乘着下行的电动扶梯、穿过曲折幽深的廊道,不知不觉走到长江水下40米的江心处,透过廊壁上的23个水下玻璃观测窗,便可远望亘古千年的“水下碑林”。 白鹤梁,是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个天然巨型石梁,长约1600米。石梁上刻有自公元76...
全省文物局长会议昨天在山东大厦召开。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2016年,该局将重点推进“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建设工程及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遗产保护工程。其中,东平湖水下遗址的打捞工作即将启动,沉睡湖底一千多年的文物将重见天日。 在昨天的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省文物局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海疆历史文化廊道、齐长城人文自然景观带、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胶济铁路沿线等文物保护、乡村记忆、齐鲁优...
近日,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水下考古行动中,又出水一批“丹东一号”水下文物。此前,“丹东一号”已被判断为是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
笔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安徽省文物局定于10月中旬对太平湖进行水下考古,将利用现代科技物探设备,对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旧址、秧溪街旧址、摩崖石刻等进行探测。 去年3月,省文物局对太平湖进行了首次考古,本次考古将在原有考古成果基础上,对太平湖水下古城进行更全面、细致的探测,为下一步考古研究工作获取更多信息和数据。
9月23日至2016年3月20日,“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烟波浩渺的南中国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养护着海上丝绸之路那段岁月的辉煌。2007年,广东省南澳县三点金海域,渔民进行潜水捕捞作业的时候,发现了沉睡海底几百年的明代商船“南澳I号”。2010年至201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水下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打捞出水各类文物超过30000件,并确定该船沉...
2015年4月12日,人称“中国考古第一船”的“中国考古01号”“停靠在文昌清澜码头。宋国强摄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于今天起正式启动。经过2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今天下午在文昌清澜港举行,此次水下考古既是国家文物局2015年重点水下考古项目,也是我省继2008年...
2015年4月12日,人称“中国考古第一船”的“中国考古01号”“停靠在文昌清澜码头。宋国强摄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于今天起正式启动。经过2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今天下午在文昌清澜港举行,此次水下考古既是国家文物局2015年重点水下考古项目,也是我省继2008年华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