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社南昌8月20日电(记者 王剑)8月20日,处于丰水期的中国最大淡水湖烟波浩渺,在被誉为中国“百慕大”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调查队对该水域水下文物进行探测。目前,联合调查队已探明有6个磁异常点很可能是古代沉船,其中2处证实存在湖底可疑物。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与星子县之间,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是鄱阳湖连接赣江出...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水下文化遗产联合执法工作,8月13日至14日,中国海监浙江省总队组织全省海监机构在杭州举办为期二天的水下文物执法培训,培训邀请了省文物监察总队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授课。据悉:此类培训在全国海监与文物系统也属首次。 海下遗宝执法不比陆上,它的保护与恢复比陆上更有难度,也是摆在文物与执法部门一个载新的执法课题。省文物监察总队首先全面介绍了浙江物质文化遗产简介、我省辖区海域...
在海南省博物馆二楼“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如梦如幻的展厅里,市民和游客纷纷在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前驻足,陶醉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里。“美丽的南海,是中国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水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南海水下文物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海南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黎吉龙说。 黎吉龙介绍,从1996年至今,海南先后8次对南海水下文物...
为保护宁波海域内文化遗产,进一步落实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签署的《关于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6月21日至22日,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文物监察大队和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通过技术监控和现场巡查两种手段,对宁波部分海域开展了一次水下文物联合执法。 为做好此次联合执法行动,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文物监察大队和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两个部门的执法人...
南海水下文物遗产(资料图) 考古队员在海底进行文物发掘(资料图) “南海一号”工作层四个探方绘图完成 目前出土瓷器都为民窑。(资料图) 引言:南海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着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陆地文化遗存6处。近日完成的海上执法巡查又有新的发现,文化遗产总量不断增加。 6月2...
【解说】6月14日,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琼海公安边防支队在该市潭门中心渔港共同举行“水下文物保护启动仪式”。 【同期声】(渔民 卢全炳)那个文物在那边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 我们看见它也要保护它 回报国家 如果要看见文物就保护它 如果捞到就交给国家 【解说】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介绍,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南海...
【解说】6月14日,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琼海公安边防支队在该市潭门中心渔港共同举行“水下文物保护启动仪式”。 【同期声】(渔民 卢全炳)那个文物在那边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 我们看见它也要保护它 回报国家 如果要看见文物就保护它 如果捞到就交给国家 【解说】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介绍,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南...
14日上午,海南省文物与边防部门在潭门渔港共同举办“南海伏季休渔期法制宣传暨水下文物保护启动仪式”,此举旨在增强南海渔民法制和保护水下文物意识。 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介绍,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按船货平均运载量计算可达5万件,目前发现的沉船总量在不断增加,据国外数据不低于1000艘。”他表示,南海水下文物是中国文...
施性造在离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立碑处500米远的地方挖到了铁炮 昨日,本报8版《泉州考古收获丰硕》一文提及深沪湾曾出水铜铳和铁炮等来自明末清初沉船的军事物品。不少读者随后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希望了解更多详细情况。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这些军事物品或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指挥舰所有。 而泉州市水下考古陆上调查工作已于6日正式铺开,首站进驻深沪湾。昨日,记者赶赴深沪湾,了解有关明末清初战船...
作者 蔡岩红 “由于国内外文物热、收藏热、投资热的不断升温,为了高额利润,沿海地区盗捞和走私水下文物的非法活动日益猖獗。水下文化遗产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水下非法盗掘活动已呈现信息化、集团化、一条龙化的趋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范伊然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如是说。 打捞一条龙交易时间很短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物网提要】1974年由于各种原因开始针对西沙进行考古调查,直至今日硕果累累。但今年来文物市场的火热,加之海水下散落着大量古代沉船和文物宝藏,引起了盗采者的觊觎。我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以遏制、打击对西沙水下文物的盗采。从1998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对西沙文物采取抢救性挖掘措施,已运回万余件文物。今年11月1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
专家表示:由于水下压力、水下能见度、资金等众多原因 是否建水下博物馆得看值不值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原址水下博物馆,将于12月1日重新开张。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文化遗址类水下博物馆,此前已经成功运行一年半。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葛修润教授告诉记者,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设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水下文物都可以用同样方式进行保存,也并不意味着水下文化娱乐场所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程模式。...
记者 黄晓慧 南宋时期的雕像、精美的陶瓷、残存的船板……11月1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微博),“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展出,首次向公众展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和水下考古工作。 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的另一个现实是,在我国浩瀚的南海西沙水域,不少水下文物被疯狂盗挖。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近日告诉记者,今年4、5月间,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共同组织开展2011年西沙群岛水下文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