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契丹民族兴起发展、繁荣到衰亡寂灭,大约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过程。细细的考究起来,契丹民族伴随着隋唐建立而兴旺繁荣,大贺氏时期开始形成稳固的部落联盟,后又经过建立摇撵汗国约170年的历史。到耶律阿保机立建立 辽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辽被金国灭亡之后,辽国皇族后裔投靠了成吉思汗,后辽...
图为斡包节祭祀仪式现场。赵莹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28日电 (张玮 赵莹)28日,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斡包节”,中外游客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下称莫旗)感受了一场盛大的契丹遗风--斡包祭,并传承古老的祭祀文化。 契丹后裔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游牧、渔猎、伐木和农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游牧、狩猎、森林文化和...
来源:辽宁日报 文:吴限 张家口辽墓壁画《三老者对弈图》 (图片由冯永谦提供) 出土壁画、绢画证明辽代围棋的文化氛围浓厚 近代考古发现,辽国官民皆喜欢下围棋。 1974年5月,我省著名考古学家冯永谦参与发掘法库叶茂台圣迹山辽代北府宰相萧义及其家族墓,在7号墓中发现一幅以围棋为题材的绢画,题为《山弈候约图》(又名《深山会棋图》)。画面上山峰陡起,云烟升腾,山中二人对弈而坐。山...
张家口辽墓壁画《三老者对弈图》 (图片由冯永谦提供) 出土壁画、绢画证明辽代围棋的文化氛围浓厚 近代考古发现,辽国官民皆喜欢下围棋。 1974年5月,我省著名考古学家冯永谦参与发掘法库叶茂台圣迹山辽代北府宰相萧义及其家族墓,在7号墓中发现一幅以围棋为题材的绢画,题为《山弈候约图》(又名《深山会棋图》)。画面上山峰陡起,云烟升腾,山中二人对弈而坐。山下溪水潺潺,溪畔有一高士缘山路策...
图为斡包节祭祀仪式现场。赵莹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28日电 (张玮赵莹)28日,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斡包节”,中外游客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下称莫旗)感受了一场盛大的契丹遗风--斡包祭,并传承古老的祭祀文化。 契丹后裔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游牧、渔猎、伐木和农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游牧、狩猎、森林文化和农...
今年国庆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鉴宝特别节目中,李国辉先生带到现场的那块重58克的鹿纹金牌,经专家鉴定为南北朝时期契丹族和鲜卑族人的一种陪伴死者的随葬品,用纯金打造,采用镂空技术,刻画出契丹人最崇信具有灵气的鹿图案,这块金光闪烁的金质鹿牌,充分展现出契丹人北方文化的特色和精湛的艺术魅力。 笔者也藏有一块同样纹饰的鹿纹牌,但它却是用青铜铸成的,是前些年和一位内蒙朋友用古钱交换而来的,它长13厘米,...
张家窑林场长白山墓群位于沈阳市康平县。2017年4月至11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群进行考古发掘,9座墓葬共出土器物400余件,其中包括完整的宋辽瓷器和制作精美的辽代金银器、玉石玛瑙等珍贵文物。4号墓出土的纯金面具和两只绝世无双的精美梅瓶,证明墓主人的身份相当高贵。 契丹贵族墓群等级相当高 沈阳市康平县张家窑林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西与阜新市彰武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
契丹文字创造于公元916-1125年期间,分别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创制年度稍后。由于辽金之间长期的民族战争,金章宗时期还“诏罢契丹文”,使得契丹文字在当时就已失传。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契丹文字著录的文史资料大多都已经湮灭,仅见罕有的辽契丹文碑和墓志及典籍中的只言片字。大多数文字今天已无法识读。从创制到废止,契丹文前后共行用了近300年,最终成为死文字。1...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是中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也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站在契丹皇城遗址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旅游局局长王建勋如是道。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在东北亚草原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被誉为“东北亚草原第一都”。 “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西楼之地建立皇都。”当地导游阿柔娜指着如今“断壁残垣...
5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负责人王大方对记者透露,早在一千多年前,游牧在蒙古高原东部的契丹人,在与农耕民族的交往中,就学会了种植水果蔬菜的技术。 王大方介绍说,此前考古专家在蒙古国克鲁伦河畔的巴赫雷姆,发现了契丹人储存蔬菜的地窖,以及水渠和菜田遗迹;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发现的辽代壁画墓,画面上绘有西瓜、梨、杏、桃子、枣子等果品;在内蒙古辽上京遗址,还发掘出西瓜和甜瓜的籽实……可以证明这...
遗产编号 ⅰ-4 所属地区 河北·承德·平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平泉县 申报日期 2006 平泉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鸡鸣三省,通衢辽蒙”的说法。这里的地理环境、经济特征、文化蕴涵,决定了平泉人的开放、宽容、朴实、直率的性格,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产生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 契丹始祖传说历史悠久。《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志第七就...
自公元10世纪起,契丹族和女真族异军突起,先后建立了辽、金王朝。其文化发展脉络深受中原地区影响,从而加快了中国北方民族历史文明的进程,彰显着以“契丹”和“女真”为代表的北方民族的彪悍与强大。 旅顺博物馆收藏一批辽金文物。这些文物系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初期在我国东北地区“调查”所得。数十年来,这些珍贵文物一直尘封在库房中未与观众见面。此次经过整理研究,将其以展览的形式公布出来,在给观众带来历史...
【摘要】考古发现与研究二陶器的类型学分析三墓葬分期与文化特征四契丹早期葬俗及其演变契丹源于东胡族系,活动于辽西地区,至唐后期开始崛起,逐渐统一了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辽国,重新形成了北方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南北对峙的局面。契丹族对古代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契丹文化因之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契丹人 葬俗 墓群 中原王朝 弦纹 唐中期 陶壶 【基金】国家社科...
10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7日在赤峰表示,今年以来对契丹古国首都---辽上京宫城南门进行发掘证明:辽上京城市规划以东向为尊,与历史文献记载大体相仿。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始建于公元918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草原都城,也是中国目前保存状况较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此次的考古发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研究队,今年对千年前的辽国首都辽上京宫城南门进行发掘,再次佐证了辽上京城市规划以东向为尊的情况,这与历史文献记载一致。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遗址,始建于公元918年,作为辽代首都沿用了2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草原都城,也是中国目前保存状况较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今年的考古发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