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沈阳市唯一县级博物馆——康平博物馆于8月17日试开馆。该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19平方米,总投资4000余万元。馆内藏历史文物及文物标本1万余件,民俗文物800余件。在历史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67件,三级文物近500件。张文魁摄 8月16日至18日,“2015康平•首届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术研讨会”在康平召开,这是一次全国性的高层次学术会议。96名中外史学界专家...
8月16日,记者在“2015康平·首届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作为辽金的重要发源地,康平县已相继出土辽金时期珍贵文物上千件,在研讨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作为全国性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百余中外史学界专家学者将通过观看专题宣传片,实地考察祺州城址、宝塔寺塔、辽河古道生态走廊、康平县博物馆、那尔苏清王陵等,深入研讨辽金契丹女真历史,交流古文字研究成果。 据了解,康平地域古为东夷之属、辽...
公主和驸马沉睡千年后再次面世 公元1018年,契丹皇族里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备受宠爱的陈国公主,在18岁时,突然病逝,留下无数哀思。 这位年轻公主,是萧太后与辽景宗的孙女、耶律隆庆的女儿。她幼而聪辩,长乃柔闲,兰仪秀出,动发英华,在闺阁皇宫中,曾备获荣宠,数次晋封,刚开始被 封为太平公主,后又晋封为越国公主。16岁时,年轻的公主下嫁驸马萧绍矩,郎才女貌的故事再次上演。萧是当时齐天皇后的兄长,位高...
观众看展 日前,山东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主办《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据了解,本次展出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角度全面而立体的展示了大辽文明的盛况,展出了大量古代辽国的珍贵文物,包含马具马饰、金银器、陶瓷器、玻璃器、水晶、服装、饰品等,共计110余组、32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9件(组),包括列入“20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的“辽陈国公主墓”,1992、2003年度分别入选“...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朝阳建平县几座契丹族墓被盗毁严重,已经失去文物价值。 建平县博物馆馆长称,被盗墓穴为辽代契丹族的平民墓,“如果保存完好,对了解辽代当时的历史、文化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被盗墓群都是面向东南方 4月14日,记者来到朝阳建平县深井镇宽昌沟村,通过村子的315省道北侧的山,当地人叫它北山,网友反映的被盗墓群就在这座山上。 “前几年就被人盗过。”附近村民...
核心提示 辽西医巫闾山里隐藏着一座幽深的辽代古墓,家喻户晓的萧太后萧绰就葬在这里。据《辽史》记载,辽代20位皇妃中,萧氏后妃多达18位,和萧绰一样摄政的“萧太后”有4位。她们或果决勇猛,或开明机智,或冷酷无情,或刚柔并济,在契丹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影响了辽的政治气候。 “断腕皇后”萧平奠基辽政权 有句话叫做“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聪明的女人”,建立契丹王朝的耶律阿保机身边就有这样一...
我们中很多人对于契丹族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金庸小说中乔峰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后受封为南院大王,骑马射箭、饮酒吃肉的景象…… 但那毕竟是小说,契丹这个猎鹰一般的民族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贵族也是如乔峰这般豪放吗?“发现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今天起在宁波博物馆展出,你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展品皆来自全国考古重大发现 契丹族曾经驰骋于中国北方草原,在唐代末年建立起辉煌一时...
我们中很多人对于契丹族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金庸小说中乔峰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后受封为南院大王,骑马射箭、饮酒吃肉的景象…… 但那毕竟是小说,契丹这个猎鹰一般的民族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贵族也是如乔峰这般豪放吗?“发现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今天起在宁波博物馆展出,你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展品皆来自全国考古重大发现 契丹族曾经驰骋于中国北方草原,在唐代末年建立起辉煌一时的大辽帝国,...
宁波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馆合作,将于2015年1月16日至3月16日,在宁波博物馆一楼西临展厅,推出又一跨年展览“发现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现将为您提前揭秘展览背后的故事。 契丹,一个神秘的北方游牧民族,在马背上征伐出他们的帝国,缔造出一段辉煌的草原文化。为此,博物馆特意用云纹来妆饰门头,用草皮装扮地面,用箭镞点缀标题。希冀您能踏着马蹄印,伴随悠扬的音乐进入极具民族特色的古朴帐篷内。 ...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筹备,辽博原创性展览“大彩契丹——中国辽三彩文物特展”于7月15日在韩国国立大邱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辽宁博物馆首次策划推出以辽瓷中的三彩器为主题的专题展览,也是首次与友好馆韩国国立大邱博物馆以合作展的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览系统展现辽三彩的溯源、艺术风格以及在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遴选辽博馆藏百余件精品陶瓷器,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展出。届时,韩国观众可以欣赏到三彩釉印牡丹...
11月24日,记者获悉,日前平泉(契丹)博物馆网站正式运营,市民不仅可免费进馆参观游览,同时还可以轻点鼠标在网上了解契丹文化。 打开(契丹)博物馆网站,辽代铜覆面、金代双鱼镜、金代惠州之印等馆藏精品文物呈现在记者面前。《平泉历史文化陈列——魅力平泉、冀北明珠》、《平泉辽代文物专题展——契丹风韵》、《苏颂使辽展》、《中华菌文化博览》等四个陈列内容新颖、独特、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平泉...
“契丹”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契丹属东胡族系,是鲜卑族的一支。契丹部落“起于汉末,盛于隋唐之间”。契丹建国后以辽为国号,过着“随水草,就畋猎、仰酪、车帐为家”的游牧生活。同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西方的蔬菜水果被大量引种,游牧民族的饮食结构从过去的单一发展到丰富多彩的饮食结构影响了辽瓷器型的发展。其中在其饮食餐具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具是鸡冠壶,它具有契丹民族艺术的典型意义及明显的契丹文化特征。凤...
牛对于草原游牧民族而言,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牛可以供奶和肉,皮可以制衣和甲,可以拉车拖物。契丹作为草原松漠之间的民族,更是把牛作为民族繁衍的重要资源。白马、青牛孕育了契丹民族。 笔者收藏有一块契丹文“太保”牛头鎏金符牌,长8.7cm,宽5.7cm,厚0.3cm,牛头高3.5cm,牛头后0.7cm,重159.8g。牌边缘0.4cm,牛头下契丹小字,汉语意为“太保”。此为持牌人的官职,为一官职...
中国岩画学会会员崔越领等大兴安岭岩画研究学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境内的大兴安岭一处崖壁上发现墨书“文字”。经文字专家辨认,初步断定摩崖上的文字是已消失近千年的“契丹大字”。 据介绍,这个崖壁上的墨书有五处,有字二百个左右,经久浮尘覆盖,大部分漫漶,但有一处依稀可见竖排五行约三十字,其中有十余个字笔画清楚,有类似汉字的偏旁结构。 经权威文字专家辨认、研究、分析,初步确认此处为...
记者从河北省平泉县文保所了解到,作为契丹发祥地之一的平泉县,目前已发现辽代古文化遗存264处,其中遗址246处,辽代墓葬18处,包括大长公主墓、窦景庸墓、萧公墓、八王沟墓群等曾轰动全国的考古发现。平泉现有1.8万件馆藏文物中,辽金文物占70%。 辽朝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多民族政权,辽朝统治中国北方长达200多年。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剽悍勇猛的北方游牧民族,从秦汉时期,由东胡鲜卑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