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专家日前来到宁海强蛟镇下蒲村,指导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宗祠古戏台的修缮、保护工作。据了解,魏氏宗祠古戏台近日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35万元,用于古戏台主体及斗拱、大殿、厢房等的修缮和保护,维修工作预计明年底前完成。 魏氏宗祠古戏台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道光年间扩建成五间。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仪门、戏台、厢楼等。宗祠坐西朝东,戏台阔4.8米,深4.7米...
近日,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等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403万元,加之去年下拨的古戏台保护专项补助资金654万元,这两年共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057万元。 资金到位后,宁海县文物办将把古戏台保护专项资金分配到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镇乡。梅林街道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将获得126万元;深甽镇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将获得142万元;强蛟镇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将获得...
据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兴庙古戏台经过井然有序的前期准备,目前已顺利完成招标工作。 崇兴庙古戏台位于宁海县西店镇香石村石家自然村,该戏台始建于清康熙中期,迁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构件损坏,该建筑结构出现了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加强对崇兴庙古戏台的保护,宁海县文物办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53万元。 根据安排,崇兴庙古...
记者昨日自宁海县文物办获悉,城隍庙古戏台等3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宁海古戏台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54万元。加之已下拨的古戏台保护规划专项补助资金145万元,共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99万元。 宁海古戏台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彩绘藻井重叠多元组合,结构完美华丽,自成体系,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古戏台文化。2006年,城隍庙古戏台等10座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古戏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
随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电线改造工程的竣工,宁海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电线改造项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宁海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10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文物保护点62处。由于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宇等古建筑众多,存在着电线老化、电线裸露、电线套管不符合标准等问题。县文物办,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逐一排查,安排专项资金进行...
9月6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行走中国·凝眸家山·感知五年2017世界华文媒体江西行”活动走进“中国古戏台之乡”江西乐平。来自世界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华文媒体高层,在此感受赣剧之美、探访现代农业、体验社区文化。 乐平是千年古县新市。东汉末年置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县治历史,1992年撤县设市,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全市区域面积1980平方公里,总人口93万。乐平是江西的经济强县...
7月14日,郴州市原文物处处长刘专可,桂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欧阳湘英,桂阳县财政局教科文股股长欧阳华军,桂阳县文物管理所办公室副主任欧阳少华一行4人来宁海考察古戏台。 宁海的古戏台始建于宋元之间,盛于明清时期,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海还有600余座古戏台。但在随后发生的破四旧和文革中,这些戏台大多拆除和捣毁,目前仅存120余座。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文保单位,宁海10座古戏台名列...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江西·景德镇·乐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景德镇市乐平市 申报日期 2006 乐平古戏台,是指中国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内所保留大量古代戏台,主要用于演出赣剧用。目前乐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戏台。主要为砖木建筑,可以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大类。 浒崦戏台地处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该戏台建于清代同治十...
日前,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古戏台之城隍庙古戏台、崇兴庙古戏台、双枝庙古戏台、龙宫陈氏宗祠古戏台、马岙俞氏宗祠古戏台、潘家岙潘氏宗祠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加爵科林氏宗祠古戏台等10个古戏台的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 宁海古戏台(含10个古戏台)始建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独特,为国内所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2006年被...
岁末年初之际,正是我省各地农村上演年戏的热闹时期。而赣剧发源地弋阳县的朱坑镇上童、西童, 清湖乡罗家、漆工镇陈家、圭峰镇郑家等乡镇十余个行政村的村民守着本村古戏台却犯起了愁。这些古戏台基本上是清代遗存的古建筑,气势恢宏,雕刻精湛,历经数百年沧桑,当前已出现檐枋、梁柱、藻井等构件霉烂、脱落等损坏现象,成了危房。为防止古戏台坍塌,当地村民力所能及做了一些简易的保护工作,期盼上级部门能下拨专项资金予以抢...
大理双廊古镇清代古戏台 近日,云南省大理市双廊古镇一清代始建的古戏台传遭拆除,该古戏台于2012年被收录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11月5日,大理市分管古城保护工作的副市长刘占华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目前大理市文物管理部门正在做进一步的核实、查证工作,有结果后会及时对外发布。 11月3日,云南大理网友@大理禹一A 发布消息称,位于双廊古镇小学内的清...
日前,一座几乎淹没在杂草丛中的清代戏台,最终被拂去百年尘埃,展露在世人面前。墨书的脊板题字告诉我们,这座戏台最初创建于(1754)乾隆十九年,距今已有262年的历史了。文物工作者表示,这是乡宁迄今发现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整体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戏台。 这座戏台位于乡宁县昌宁镇龙门村三义庙内,整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有戏台、正殿、西侧殿等。戏台高约7米,深宽各9米左右,台基高约一米,座南朝北...
近年来,北辰区双街村依托运河文化,先后打造了石雕艺术博物馆、紫御园文化休闲公园、梁崎书画馆等一批文化亮点工程,为这个镇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 这两座古戏台,经历数百年不朽,一座存放在天津石雕艺术博物馆,另外一座存放在双街紫御园前广场。在天津石雕艺术博物馆,记者看到了保存相当完整的清代雍正年间的古戏台,这座古戏台高、宽各十米,是典型的清代徽派建筑,内部构造相当精细。戏台木雕是最为精华的部...
近期,宁海文物办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古戏台进行了消防通道拓宽改造工作,拆除的用地面积达七百多平方米,拆除的空地将用于绿化及消防通道建设。 俞氏宗祠座落在马岙村中部,西南朝向。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天井,仪门、戏台、厢房、正厅,总建筑面积806平方米。仪门面阔3间2弄,通面宽16米,通进深4.7米,柱头科,平身科用三挑网拱连结。2006年5月,马岙俞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戏台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唐朝中期,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当时,戏剧演出场所统称戏场,唐诗中又有“乐棚”、“歌台”、“舞台”、“露台”的记载;宋朝演变为勾阑、邀棚,勾阑的台已经有固定的顶了。到了元代,中国戏曲达到鼎盛,“戏台”一名也正式出现。最初戏台多建于寺观等宗教建筑前的广场上,用于演戏酬神,后来民间也开始大量兴建戏台。巨富人家在宅院内或祠堂内建戏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