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系我省继滁州十里村何郢遗址获2001-2002年田野考古奖以来再次获此殊荣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曾经轰动一时的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继今年3月成功入选“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近日,又荣获中国考古界的最高奖项——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这是我省继滁州市十里村何郢遗址获2001-2002年田野考古奖以来再次获此殊荣。 2006年12月到2008年7月,由...
2008年7月3日上午,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一行7人在程红处长的带领下参观了蚌埠市双墩一号墓葬。 双墩1号墓为春秋时期高规格墓葬。位于蚌埠市区淮河以北,隶属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从2006年12月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展开对双墩1号墓的发掘,目前已接近尾声。现场在考古专家阚绪杭的介绍下,我们对该墓葬的形制及背景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如双墩1号墓葬发掘发现了我国墓葬考古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如白土垫层、...
记者从安徽省六安市文化部门获悉,六安双墩汉墓保护规划已经出台,双墩一号墓葬将建博物馆进行原址保护,而方圆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王陵区”也将建成保护区。 六安市文化局局长黄道甫告诉记者,为使六安双墩王陵区得到科学保护,省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六安双墩汉墓保护规划”已经出台。按照这个规划,以双墩王陵为中心,周围10平方公里范围被划为保护区,其中,方圆5平方...
五色封土、圆形墓坑、放射线遗迹、圆锥状土偶……经过19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葬开启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对墓葬考古发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罕见墓葬震惊学界 双墩村内有两座高9米以上的古墓葬封土堆,这两个特别大的封土堆是双墩村的标志。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双墩某雷达连推平...
昨天,令人瞩目的蚌埠双墩一号墓清理工作进行到第四天,在当天的清理中,考古人员从主墓室中清理出69件铜箭镞,在主墓室的棺椁之间,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把约40公分长的青铜宝剑。 负责此次文物发掘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阚绪杭领队告诉记者,昨天他们主要是对主墓室进行清理。在清理中,他们首先将佩戴在墓主身上的十多块玉佩饰一一取出。这些玉器形状各异,有的呈圆环形、有的呈蚕形……非常精美...
经过连日精细的发掘,蚌埠双墩1号墓葬主墓室已基本清理完毕,主墓室文物完全“大白天下”。专家们在棺椁之间又发现了一批玉器和数量不等的戈、箭镞。省考古所研究员阚绪杭认为,新发现的文物证明墓主是个“兵器迷”。 破损器物可以修复 昨日清晨,记者再次来到发掘现场,发现正在清理的主墓室又新出土了很多文物。在长宽分别为2.7米和0.9米的主墓室内,一块已经被清...
●此次考古发掘有可能被列入2008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专家今天将有望根据现场挖掘实物揭开墓葬谜底●圆形墓穴发现太阳放射线遗迹图案,疑为古代地方图腾●人形泥状陪葬品身有绳纹,或与女娲甩绳造人传说吻合 春秋末年,为执牛耳,诸侯争霸,南方的吴楚之争亦载入史册,先后成为霸主。吴楚的主战场之一,就在我省淮河流域。当时夹在吴楚之间的钟离国为生存,左右侍奉吴楚,但仍难逃灭国命运。 据考古专家论证,钟离国在...
一个九米深的盗洞 小蚌埠镇双墩村是以村里2座9米多高的土墩命名的。1993年,考古学家根据该土墩的封土、现状初步判断该土墩为汉墓。村民们对这个“双墩汉墓”将信将疑,他们更多地将这2个土墩叫做“雷达站”,直到一个盗洞的出现。 2005年6月17日,蚌埠博物馆馆长钱仁发听说双墩北墩出现了一个9米深的盗洞,他马上赶赴现场侦查。钱仁发说:“很...
6月15日,考古人员正在对双墩春秋古墓进行发掘。 安徽省文物部门首次对外宣布了蚌埠双墩1号墓的初步考古发现。从墓葬的规模葬制看,该墓为春秋时代诸侯王级墓葬。在该墓中首次发现了五色颗粒混合土、白土垫层、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和土偶遗迹,其圆形墓坑结构、墓底埋葬布局等在全国也属罕见。目前,安徽省文物部门正在进一步发掘,以确定墓主身份并进行其他相关研究。 蚌埠双墩1号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从200...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发掘,蚌埠双墩一号墓的发掘已经接近尾声。考古人员在墓主人周围发现多名殉葬人,已经探明的出土器物有青铜编钟、青铜鼎以及其它青铜器。初步推断该墓葬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墓主等级高贵。15日,考古部门将对墓中的文物进行提取,众多谜团有望揭开。 蚌埠市双墩汉墓位于淮河北岸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村里有两个大土墩,呈东北-西南向排列,高出地表约9米,底部直径约60米,相距约百米。据介绍,195...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