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一号墓主墓室清理完毕 文物完全“大白天下”

经过连日精细的发掘,蚌埠双墩1号墓葬主墓室已基本清理完毕,主墓室文物完全“大白天下”。专家们在棺椁之间又发现了一批玉器和数量不等的戈、箭镞。省考古所研究员阚绪杭认为,新发现的文物证明墓主是个“兵器迷”。

破损器物可以修复

昨日清晨,记者再次来到发掘现场,发现正在清理的主墓室又新出土了很多文物。在长宽分别为2.7米和0.9米的主墓室内,一块已经被清洗过的破裂的大玉璧、以及数块玉环、管状玉玦显得异常晶透。棺椁之间的空间里,3个戈、一把宝剑和两堆箭头也赫然呈现在众人眼前。

阚绪杭研究员告诉记者,棺椁之间出现随葬品验证了专家们的先前推断,随葬用具中兵器居多,则证明了墓主人是个“兵器迷”,是一个尚武的诸侯王。可惜的是,由于宝剑的剑鞘已经炭化,这件文物暂不能提取,“如果宝剑上有墓主的信息,那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墓主人的身份”。

在发掘现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李存信教授正在配制药水,作为国内文物修复的专家,他正在此对文物进行现场应急处置,“我现在配的药水都是在来蚌埠之前随身携带的,但药水实在太少了”。李存信教授欣慰地判断,虽然文物整体都遭到挤压破坏,但由于墓室没有被盗,器物即使破损严重,也可以通过比对原样粘连完成修复。

厚土压塌墓主棺盖

阚绪杭研究员介绍出土的陶片时认为,双墩墓葬已经出土了印文硬陶、印文软陶和彩绘陶三种形式,印文硬陶作为江南吴文化的代表,反映了当时淮河地区已经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一个点了。而作为随葬品使用的彩绘陶为当地土质低温烧成,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

同时,据阚绪杭研究员透露,经过他们初步估计,器物坑内文物全部被压坏的原因是墓室在进行封土时,上面所覆盖的土层太厚,直接把大棺盖给压塌了,造成了泥土和随葬品挤压而成了如今的模样。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