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温州首个整体落架修缮的历史建筑——“白塔巷13号”通过验收,为我市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提供全新样本。 市区信河街一带高楼林立,与西侧珠冠巷交叉口附近有一片老房子,这里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传统合院式民居,它叫“白塔巷13号”。它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的老房子不一样,外立面是白色的,有着巴洛克风格的门台,如同一位隐士高人伫立于此,历经风雨,依旧在喧嚣中遗世独立。 前天,作为温州首个整体落架修缮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2月23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王全印)“2016年8月,武定门封闭修缮至今未完工,我们的房屋漏风漏雨又不许翻建,睡在危房中整天提心吊胆。”近日,家住儋州市中和镇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武定门附近村民陈女士向南海网记者反映,由于她家房子在文物保护范围内不得修缮,而房子日渐破旧又搬迁无期,希望政府能让她们翻建新房。对此,儋州市中和镇政府副书记王广干表示,如今武定门修缮工作仍在进行,由...
工人师傅正在清理老墙上的石灰。通讯员张垠 摄 昨天,在汉口大董家巷34号,一工人正在清理墙上的石灰,“长郡馆”3个字清晰显露出来,周边居民见此议论纷纷,称其为旧时“长郡会馆”(即长沙会馆) 馆名。文物保护志愿者祝波发现后,立即请相关人员清理保护。 近段时间,江汉区满春街房管所在大董家巷一带维修房屋,拆除临街一危房时,露出了一面老墙,上有一“馆” 字。紫竹片房屋征收指挥部的祝波是一名文物...
这些散落院中的房梁长度足足有10米 残破的院落偶尔会有热心的网友前来探访 古祠堂内雕梁画栋显示了当年修建者的用心 院落里堆满了古祠堂坍塌后收集起来的石墩、石条、青砖、青瓦等建材 近日,一则帖子在网上传播引发南宁网友热议。帖子称,南宁市七星路一巷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祠堂——宗圣源祠,由于年久失修,变得残败不堪,成为危房。网友纷纷发表评论,对这...
这座“豪宅”大有来头 昨天上午,81岁的沈树森又一次打开沈家坎大屋的大门,看着里面残败不堪的景象,老人陷入了深思。他说,大屋被称作“沈氏豪宅”,曾经豪华无比,他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据悉,位于嵊州市浦口街道沈茹新村的沈家坎大屋是该市保留至今的中西合璧式宅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2002年8月被公布为嵊州市文物保护点。 “沈家坎大屋的保护价值不容置疑,但要让它重振昔日雄风,就得好好...
近日,有市民反映称,在龙岗区龙城街道办盛平社区,有两栋老旧的建筑,墙体都已经开裂了,并张贴有“危房”字样,可里面依然住人,十分危险。记者昨天在现场调查发现,该两栋建筑都挂有“不可移动文物”标牌。 记者看到,这两栋老建筑位于盛平社区官新合居民小组,为两栋连排建筑,建筑里有的地方两层,有的三层,其中一栋还配有5层高的塔楼,两栋总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从外面看,该两栋建筑均非常老旧,呈黑灰色...
这座小楼是清代建筑 午后的乡村,一片寂静,阳光照在眼前这座古楼上。如果不是近距离接触,很难相信, 在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藏着这么一座有近200年历史的清代楼房。 昨日,记者走进涂店村,看到该村有多处古宅,大都破烂不堪。在该村村民涂心社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村69岁的涂善将家,看到他家的古宅保存相对完好,房子座西朝东,砖木结构。 涂善将说:“这是一座两层楼房,1956年,家里人把栗木...
庆元县大济历史文化名村拥有浓郁的历史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 大济村同时是文物保护重点村,其中涵盖了处州廊桥-甫田桥、卢福庙等各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及文保点,因保存历史悠久,且多数古民居存在无人居住、无人管理的情况,便出现了墙体、梁架开裂,倾斜 ,屋顶残破漏雨等现象,亟待抢救性保护。 日前,县文管办联合大济村村...
六合文庙位于六合县府街136号,其南门口外是泮池和照壁墙,也称万仞宫墙。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东侧照壁墙上有一处明显鼓起,可见墙体膨胀得厉害,在墙体周围用隔离栏围挡着,一旁还有“不得靠近”的提示牌。南边的围墙也有一处危险隔离区,墙上挂着“倾斜,请勿靠近,危险”的横幅。这两处危墙隔着县府街,县府街如今是一条通行的街道,两侧连着六合老街,东西还有一个圆门。只是,圆门顶部有年久破损的痕迹。 据住...
作为鲁菜的代表品牌,位于济南老城区金菊巷的燕喜堂老店素有盛名,在济南现代史上也是绕不开的记忆。风吹雨打八十多年,现今的燕喜堂老宅,却也只有在几片记忆的书写中展露芳华。2013年,燕喜堂老宅获评济南市文保单位;2015年,获评省级文保单位。然而作为一处颓败失修的老宅,如此实至名归的获誉,非但没有给老宅的继承人带来荣光,反倒像一个华丽的包袱,让继承人徒生忧愁。 八十多年文保房,再不修就塌了 193...
2013年底,济南市民赵先生位于金菊巷的老宅子被评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本是一件荣耀之事,却让赵先生陷入困扰。如今这栋老宅子墙体倾斜,成了一栋“风雨飘摇”的危房。赵先生本想推倒重建,却被政府有关部门叫停,称文保单位只能修不能拆。可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修缮房屋需要20多万,远比重建花费更多。 这栋老宅子位于金菊巷一号,据赵先生介绍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01年,赵先生就从这里搬了出去,“那时...
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的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是粟裕、张鼎丞曾住过的地方。可就是这样一处文保单位,却由于年久失修,旧址墙体已经变形。11月9日,在里面住了数十年的张金海很高兴,因为他终于迎来了修缮队伍。 现状:红色旧址墙体变形靠木头支撑 穿过宣州区狸桥街道向东南方向前行约3公里,就是蒋山行政村张家村。这个村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藏身着远近闻名的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旧址有司令部和宿营...
早在2009年,已有百年历史的西堂子9号院里就有三户居民的住所成为了危房。记者从北京建工四建公司了解到,修缮工程将于本月中旬完工,为了弥补技术经验不足,项目部专门到清西陵修缮工地“取经”。 位于王府井大街与东单北大街之间的西堂子胡同9号院是晚清年间砖木结构,由于主体结构老化、腐朽等原因,已经不堪重负。这个平房院面积十分狭窄,居住人数多,其中不少是老年人。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多,出现了私搭乱建现象...
8月13日,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雨下了一整天,位于金城江区拔贡镇贡维村拔贡屯的一处清朝乾隆年间的房屋突然坍塌,房屋横梁断裂,屋顶大片坍塌,掉下的瓦片、泥砖还将大门堵住。所幸房屋倒塌未造成人员伤亡,镇政府工作人员已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防止村民靠近。但危房的左侧,目前仍居住着一户人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大雨突至 老屋房顶大片坍塌 8月13日,记者接到群众爆料称,拔贡镇贡维村的一间清代年间房屋倒塌。...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年民居“宣德第”,部分房屋成危房,村民不能擅自修缮,政府又缺维护资金 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包道村的百年民居“宣德第”(俗称侯家大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风霜洗礼,部分年久失修的房屋已被鉴定为危房。然而,住在侯家大院里的近百名侯家后人对于修缮房屋却左右为难,如果无法保证不破坏文物原结构,就算拿到了政府危房改造指标,按规定也不能重修。一边是文物保护,一边是居住安全,他们担心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