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社区之家非遗体验活动 2017年以来,北京市开展“社区之家”示范点创建工程,目的在于推动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设施,落实“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理念,满足社区居民文化、体育、生活等服务需求。马家堡街道响应上级号召,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于赵登禹学校内的“真趣园”非遗手工传艺坊,成立了街道第一个“社区之家”。作为非遗进校园的一个载体,这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学习需求,不但有非遗传...
阵阵秋风,送来清甜芬芳的桂子香气;一轮中秋圆月,在人们的期盼中渐渐近了。 在这个自古以来寄托着中华儿女阖家共聚、幸福团圆等美好愿望的佳节里,各地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各种活动,请大家在小长假期间品一品中秋古韵,唤醒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 中秋又称“拜月节”,以月之圆满兆人之团圆。小长假期间,以“月映中秋灯耀天府”为主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文物区内为市民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蜀韵中秋游园会”活...
为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9月24日晚,丽水市博物馆举办了“博物馆奇妙夜,带你穿越千年”活动,邀请市民朋友齐聚市博物馆,共度中秋佳节。 博物馆序厅、过道廊、展厅里……随处可见穿着汉服、唐装工作人员、游客们穿梭其中,别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异常吸引人们的眼球:莲都非遗厦河门十番、动态体验中华剪纸艺术、老中医把脉问诊、瓯江河畔笛子和琵琶的合奏、“浙江老字号”百年鱼跃传...
“长安明月夜”活动 乾陵博物馆中秋活动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中秋活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秋活动 2018年中秋节小长假期间,省内对外开放文博单位通过举办陈列展览、开展“中秋”公众互动体验活动、乐舞民俗展演、主题文化艺术节等方式迎接公众参观,节日三天共有224万人次观众在陕西文博单位里体验“我们的节日”中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明、追寻文化记忆。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
据了解,9月24日(周一)北京多家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老舍纪念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正阳门管理处、北京古观象台、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白塔寺管理处、北京市团城演武厅管理处等多家热门场馆打破习惯,周一照常开门迎客,节日期间正常开放。 20个文物展览精彩“伴假” 北京地区博物馆在中秋期间策划推出共计...
举办文物展、感受民俗、开展教育活动……各大博物馆连日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感受中秋佳节的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俗专家讲解节日习俗及非遗的相关知识、社区优秀文化活动展演、非遗项目展示及体验……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和什刹海街道联合主办、什刹海民俗协会承办的“月圆中秋夜 情系什刹海”暨恭王府中秋赏月文化活动举办。活动将什刹海地区传统节日项目与非遗传统技艺项目融会贯通,通过...
下周一是中秋节,记者了解到,虽然博物馆有周一闭馆的传统,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老舍纪念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正阳门管理处、北京古观象台、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白塔寺管理处、北京市团城演武厅管理处等多家热门场馆打破习惯,周一照常开门迎客,节日期间正常开放。 20个文物展览精彩“伴假”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
9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讲解双鸾月宫纹菱花镜。 记者 杜玮摄 中秋佳节,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不仅有传统习俗,更有许多传奇的文物往事。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人们也因为这轮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艺术精品。我们从出土的汉代以来的壁画、帛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铜镜等文物上,都能发现月宫图像。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中秋、国庆和重阳节日文化活动的通知》,对进一步丰富节日期间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作出部署。 通知强调,开展节日文化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示范带动与广泛参与相结合,创新理念方法手段...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风筝表演。主办方提供 绘兔爷、扎风筝、抖空竹、听口技、刷花坛、赏年画……19日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嘉泰丰台学校,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中秋节日风俗,体验非遗技艺的文化魅力。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是圆形,寓意人团圆。”北京民俗专家李石给学生们讲述中秋节的民俗故事、月饼典故,以及兔爷的来历。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图为制作月...
广东省博物馆中秋期间(9月22日~9月24日)正常对外开放,展览信息如下: 【常设展览】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临时展览】 1.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 展期:2018年7月13日至11月11日 简介: 由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原创性展览《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举办。...
明 绫本 纵25.5、横251.6厘米 1954年樊尔乾先生捐 捐赠 陈继儒(1558—1659)字仲醇,号眉公,上海松江人。与董其昌齐名。工诗善史,兼擅绘画书法,著有《陈眉公全集》,为我国明代著名的作家。《明史》有传。 此卷行书自作闰中秋诗七律六首,诗后自题:“闰中秋诗书于东佘晚香堂,陈继儒时年七十有七。”下钤白文篆书“糜公”、朱文篆书“陈继儒印”各一方。《陈眉公全集》卷...
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烧塔的起源是是什么?是怎么个烧法?塔的寓意是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
上官惠作《中秋望月图》(局部)庚寅(1770年)中国嘉德供图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作为我国当代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早在唐代就已初具节日氛围,赏月、玩月、宴饮等中秋节俗渐成规模。据刘德增《中秋节源自新罗考》统计,《全唐诗》中咏八月十五中秋的诗歌达111首之多,出自65位诗人之手。透过这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