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月15日,成都博物馆新馆即将正式开馆。作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和国内最大规模采用隔震措施的博物馆,以及成都数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容器”,成都博物馆新馆将承担起连接成都过去、现在与未来,并沟通成都与外部广阔世界的重要使命。成都博物馆新馆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书画和木雕等各类文物20余万件。其中,不少珍贵文物是发掘后首次公开展出,如天府石犀、老官山汉墓出土...
制作兔儿爷摄影/王呈史岸君 制作兔儿爷 摄影/王呈 史岸君 9月11日,镇江博物馆举行“兔”文化里迎中秋活动,为学生讲解中秋的来历、习俗,并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轻质黏土制作兔儿爷,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在中秋佳节之际,2015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Art China 2015)于9月25-27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完美绽放。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北京成聚会展有限公司连续成功承办了四届的Art China,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赞誉。Art China 2015,多元化、多样性、特点鲜明的艺术作品再度为北京的金秋时节平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作为“第三届北京惠民...
文华社区的居民们在博物馆里听甬剧,看表演,品尝宁波民俗小吃,浓浓的“老宁波”风味扑面而来。像这样传递宁波传统民俗之美的活动,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市民可在我市各大文化场馆体验。 25日下午,宁波博物馆将为来自宁波农民工子弟学校的30名“小小新宁波人”安排“制作冰皮月饼”活动。国庆活动七天乐将突出两大关键词:“中国传统”和“中国梦”。10月1日的传统服装秀,小朋友们将穿上唐装汉服等中国代表性传统服饰...
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9月27日中秋节当日,武警北京总队七支队与天桥民俗文化协会共同举办“天桥民俗进军营,同心共筑中国梦”庆中秋节文艺汇演。具有天桥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绝活儿”走进军营,给驻地武警官兵带来了一场文化和视觉盛宴。 “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今天能在部队里和战友们过节,心里也很温暖……”战士阳展说。此次联欢会主题突出,着重反映了军民团结,携手奋进共建和谐西城的精神风貌,展现...
9月26日,穿汉服登古楼——镇海楼首次尝试夜间开放,中秋灯会火爆郑迅摄 9月26日(农历八月十四)晚上是迎月夜,首届“镇海楼之夜”活动——“层楼晚望,明月共赏”广州博物馆2015年中秋灯会在镇海楼举行。据悉,这是广州博物馆近30年来首次尝试在夜间向普通观众开放,约200人参加本次灯会活动,与博物馆共度佳节。 在当晚的活动现场,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市民导赏镇海楼内陈列,并登上古楼,倚栏赏月...
花落金秋,月明此时。昨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展以“赏月祈福 游园诵月”为主题的社教课堂中秋特别活动。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寄托思念故乡,武侯祠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着汉服,与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一起学汉礼、画花灯,赏桂花,送祝福,度过一个颇具古风汉韵的中秋佳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7日下午,身着汉服的20位武侯祠小小讲解员,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集体亮相。在三义庙前...
9月22日晚上,由鄞州非遗馆、鄞州诗社、鄞州区民协、鄞州区音乐舞蹈家协会、鄞州区戏剧家协会共同承办的晚会在晚七点准时开始,许是知道我们晚会的热闹,一阵小雨率先“助兴”,调皮雨点在一曲悠扬歌声后躲回云层,与地上的观众一同欣赏接下来的演出。 晚会上,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张小君;著名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沃幸康;金桂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谢进联一同“闹场”,三人不同的表演手法,但却有着同样能打...
9月23日晚, 南塘风貌街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由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和鹿城区文广新局共同主办的 “听词看戏赏艺迎中秋”非遗展示展演大型系列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挑选了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且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向广大市民零距离展示展演。 系列活动共有四部分组成,一是“听词看戏赏艺迎中秋”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参与项目有温州米塑、温州石雕、黄杨木雕、竹丝镶嵌、糖金杏、十字绣、吹糖人、中...
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纽带,这是中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所在 秋分刚过,中秋将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也是一年一度的邀请。 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亘古不变的月亮,就像一个心灵的容器,氤氲着延绵千年的情感、审美、哲思,盛满了中国人对故土的依恋、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又一个中秋,不妨接受月光的邀请,来一场思...
文物也团圆了,羡慕死宝宝了!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又称拜月节、团圆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团圆”是中秋佳节的永恒主题。中秋节即将来临,凡夫俗子们正忙着庆团圆的事儿,呆萌文物们也不甘寂寞,他们组“团”来凑热闹了。 猴哥和沙师弟团聚了,八戒野哪去了?! 画外音:大师兄:“我说沙师弟,这又到中秋节了...
商 玉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兔”不仅是吉祥之物,也是长寿的象征,月中有兔的传说由来已久。玉兔捣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题材,历来表现嫦娥月宫的画面,都少不了安置一幅玉兔捣药的图像,以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以“玉兔”贺中秋的诗词颇多,如晋代傅玄在《拟天向》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唐代白...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首先想到的习俗就是吃月饼,而对于制作月饼时所用到的月饼模子您又了解多少呢。月饼模子可以说是对中秋节民俗演化的一种记录和存档,现如今,也已经摇身变成一种日渐罕见的精美收藏品,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中秋将至,93号院博物馆特举办中秋民俗艺术展,通过非遗作品让您感受到中秋节的喜庆气氛,了解相关中秋习俗,为您传递一份平安康泰的祝福。展品包括双氏泥人、脸谱艺术的第三代传人双彦及其徒弟张忠强的泥彩塑兔儿爷作品,以及张忠强十余年来收藏的各式月饼模具。
13日上午,近百件从民间征集来的月饼模子在洛阳博物馆展出,除了常见的圆形,还有寿桃形、蝙蝠形、莲蓬形等各种新奇的形状,感觉“萌萌哒”。据非遗传承人裴非介绍,中秋是中国传统佳节,月饼传承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传统的文化。 展出现场,记者看到除了形状各异,这些月饼模子的大小也不一,最大的直径约40厘米,做出的月饼估计够10个人吃。从图案上看,更加丰富,既有“寿”、“喜”、“和平”等文字,还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