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堡街道“社区之家”非遗体验活动——“中秋‘话’兔儿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社区之家非遗体验活动
  
  2017年以来,北京市开展“社区之家”示范点创建工程,目的在于推动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设施,落实“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理念,满足社区居民文化、体育、生活等服务需求。马家堡街道响应上级号召,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于赵登禹学校内的“真趣园”非遗手工传艺坊,成立了街道第一个“社区之家”。作为非遗进校园的一个载体,这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学习需求,不但有非遗传承人、非遗老师的作品,更展示了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成果。
  
  马家堡街道今年将在社区之家开展30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街道各社区的居民带来蛋雕、堆秀、火绘葫芦、兔爷、毛猴、面塑等众多非遗体验项目,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非遗、喜爱非遗。
  

  第十八期活动“中秋‘话’兔儿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15日上午,第十八批参加非遗技艺体验的玉安园社区居民来到马家堡街道“社区之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八期活动“中秋‘话’兔儿爷”,由老北京兔儿爷文化知识分享和兔儿爷彩绘两部分组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3号院博物馆馆长带领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参观了赵登禹学校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真趣园”,介绍了“社区之家”的项目背景情况,彩绘老师与居民们分享了泥彩塑的发展历史,有关玉兔和兔儿爷下凡送药救人的神话传说等文化知识,以及兔儿爷和中秋佳节的民俗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活动现场,前来参加的居民表示“兔儿爷太常见了,没想到还蕴含着这么多的文化知识”,“感觉兔儿爷绘制应该挺简单的,直到自己上手做才体会到不容易,也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可贵”。一位大妈告诉工作人员,我们社区组织的这类活动比较少,看到有这个活动后特别高兴,今天是特意带着妈妈来参加的,她今年已经86岁,多参加这些活动能让她越活越年轻。还有的大妈说,首先感觉非常好。多年来从未了解到这些民俗的背景,兔爷的来历,制作的细腻和不易,我们应对非遗大加宣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面看看活动中居民的作品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2▲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3▲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5▲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6▲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7▲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8▲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9▲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0▲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2▲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3▲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5▲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6▲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7▲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18▲
  
  居民们做的兔儿爷作品都非常精彩。
  
  “社区之家”第十九期预告
  
  马家堡街道“社区之家”落户赵登禹学校,以“践行工匠精神、体验真趣非遗”为主题的第十九场活动将于2018年9月22日举办。
  
  活动共安排30场,覆盖马家堡街道所有社区及部分驻区单位,在“社区之家”可体验到木版年画、泥彩塑、篆刻、风筝、宫灯、毛猴、彩蛋、宫扇等10多种非遗制作技艺。第十九期活动“五福临门”,由风筝文化知识分享和风筝绘制两部分组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间:2018年9月22日上午9点
  
  地点:赵登禹学校“社区之家”
  
  参与人员:城南嘉园社区居民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