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瓷器到了康熙时期出现诗画的形式,在彩绘各种题材画片的基础上,题上了古诗文,从而提升了瓷器彩绘的文化内涵,这种有着文人画意味的瓷器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广泛流行,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明月,是古瓷器题画诗常见的表现对象,历代咏月亮的诗文不胜枚举,反映在古陶瓷上同样寄托着人们的无限遐思,以及对自然人生的种种追问,而赋予别样的情思。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在清代官窑瓷器中,康熙十二花...
从小到大,我们就一直听着大人们讲“嫦娥奔月”“荷塘月色“这些耳熟能详的中秋词汇。香港美心月饼,陪伴了食客们六十一载,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融合进了月饼里,不断将传统的文化传承了下去。 香港美心传统系列“七星伴明月”月饼,中心由一个三黄白莲蓉月饼占据,意味着“明月”,周围分别是2个蛋黄白莲蓉月饼,2个蛋黄莲蓉月饼,1个果仁月饼,1个蛋黄豆沙月饼和1个低糖蛋黄白莲蓉月饼,形成七...
2017年9月11日上午9点,第四场兔儿爷绘制技能培训活动在澜创园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这是93号院博物馆为大栅栏街道意向就业人员带来的最后一场兔儿爷培训课程。 张秀云女士 培训过程中 来自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人张忠强工作室的张秀云女士指导学员完成了兔儿爷勾边、眼睛等细节的绘画,这也是彩绘兔儿爷最难的部分,需要学员们平静下来,一气呵成。自此张秀云女士已经带领大家进行了四...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1082——1135),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书法师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影响。赵佶画鸟雀,常用生漆点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纸绢之上,十分生动。其人物、山水画等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令花鸟画步入其全盛时期。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
《嫦娥》为张大千先生于1935年所画,签题是由著名花鸟画家于非闇先生题写的:“嫦娥图,大千社兄画赠晓东社长,乙亥秋九月,非厂题签。”晓东为北京印社副社长戚晓东。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张大千》一书中记载了张大千与于非闇的相识。张大千与于非闇早在20年代末就在北平相识。张大千二三十年代好胜又好动,经常来往于北京,观摩、旅游、举办画展、结交名流前辈。画坛同道也颇钦佩他的才学和为人,尤其...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中央 编号: Ⅹ-5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
昨日,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内歌声、掌声此起彼伏——“圆梦中华”中秋文化惠民演出正在这里上演(上图)。活动由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承办。 开场舞《中华全家福》喜庆、热闹,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温婉的伞舞《伞·吟》则让人们在幽幽坊巷间共品秋韵,诗朗诵《一座中国人心中的丰碑》颂扬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丰功伟绩,荡气回肠,令人肃然起敬。此外,《看月亮爬上来》《望月》等与“月亮”有...
中秋佳节,西安半坡博物馆联合西安市东城第一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与半坡Hua中秋”教育活动。来自东城一小的13名优秀学生在半坡博物馆里一起话中秋、唱中秋,感受原始文化气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 西安半坡博物馆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承担着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次中秋特别活动通过参观展厅、了解中秋起源、讲述中秋故事、诵读中秋诗词、学唱中秋歌曲、制作美丽相框等环节...
9月15日中秋,试运营3个半月、迎来了超过70万人次观众的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展。当日开展的《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迎来众多观众。成都博物馆当天的观众人数达到了2.4万人次。 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8度 展厅:现代科技与古文明融为一体 作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位于城市腹心,占地约17亩,分为北楼和南楼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
9月15日晚,成都博物馆,市民参观乾隆皇帝特展,图为金瓯永固杯。陈羽啸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月15日,中秋月圆夜,试运行了3个多月之后,成都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坐落在天府广场一隅的成都博物馆,与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科技馆比邻而居,文化氛围浓郁。试运行期间,70万市民前来参观,日参观人数最高达1.5万人次。 当天下午,不少市民为了一睹乾隆特展的风采,不惜在成博门口排...
为结合“2016工美文化之旅”主题,中秋小长假期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推出中秋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西湖绸伞故事会、Handyman冰皮月饼制作、口金包DIY、剪纸大赛成果展……为观众打造一场大体量的“文化拼盘”。 9月15日上午,西湖绸伞故事会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临展厅举行,现场邀请西湖绸伞老艺人、西湖绸伞舞表演者、策展人和观众一起聊聊美丽的“西湖之花”、分享这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
中国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庆祝活动,将早已准备好的月饼,以及中国茶饮、青岛啤酒和嫦娥传奇舞蹈等悉数推荐给参观者,共同庆祝这一传承千年的中国节日。 在9月10日至18日活动期间,为烘托节日气氛,博物馆方特意从藏品中选取嫦娥扇面画《月中仙子》在节日期间展出,供游客欣赏。这是一件完成于中国元代晚期或明代初期的古老画作,描绘的是嫦娥身穿飘逸长袍,优雅地倚靠在象征长寿的老松...
呆萌可爱的天府石犀站立在“九天开出一成都”展厅 成都博物馆新馆外观 本月15日,成都博物馆新馆即将正式开馆。作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和国内最大规模采用隔震措施的博物馆,以及成都数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容器”,成都博物馆新馆将承担起连接成都过去、现在与未来,并沟通成都与外部广阔世界的重要使命。成都博物馆新馆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书画和木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