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杭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2016年6月16日,杭州市普查办召开“杭州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会议暨编制报告培训班”,推进“一普”工作从数据审核阶段,正式转入普查总结、成果利用阶段。杭州市各区(县、市)普查办、各文物收藏单位8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上,杭州市普查办充分肯定了“一普”工作取得的成绩。三年来,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者认真梳理家底,细致地采集登录文物信息,...
6月15日,宁海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坛三堂维修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宁波市文保所、宁海县文物办、黄坛镇政府、施工单位等派员参加了此次验收会议。 本次维修前,文物部门提出:一是必须保持原有风貌。二是必须采用原有工艺进行维修,例如采用蜊灰拌麻筋工艺,各种砖雕、石雕、木雕要采用原有工艺制作。三是要按图施工,不能因为各种原因改变房屋结构。自2015年11月份动工到修缮完工历经6个多月时间,宁海县文物...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作为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传播剧,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这天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完成了沿中国大运河的巡演,并宣告以“互联网+”的方式,联合新锐媒体“二更”开启世界巡演之旅。 在演出前的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介绍,在过去的两年里,《遇见大运河》剧组沿着中国大运河沿线六省两市,全国巡演、采风96场。明年,该剧将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出。同时,该剧...
6月11日,在集宁区中心广场,乌兰察布市文新广局组织举行了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宣传贯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在日前结束的第二届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暨古建筑保护成果及材料展上,评选了2015年度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维修工程入选。 侍王府整体维修工程于2012年5月动工,历时两年,2014年10月通过省文物局验收。整个维修工程以“最小干预”的原则组织实施。侍王府壁画和彩画有119幅,为了将木构件上的彩画尽量留存,所有木构件修复都按原工艺原做法原材料,对外结构有裂缝的,用木...
1至6月,安州区文广新局按照国家、省文物局及市文广新局部署,以消防火灾隐患、文物质量安全为重点,开展文保单位安全检查50余次,确保了全区文保单位 安全。一是加强安全巡查整治。修复加固太平桥栏及周边护栏坐佛,定期巡视复查,确保了3月雎水春社踩桥活动安全进行。二是开展消防安全整治。重点对开禧寺、飞鸣禅院等木制结构文保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治。三是加强沟通协作。协调上级部门和当地党政,争取...
培训班学员正在查看焦作市博物馆彩绘文物 河南省2016年陶质彩绘文物修复培训班理论学习已经结束,6月4日到7月8日进入实际操作训练课程。 为了让培训班的学员把理论知识更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焦作市博物馆为学员们提供了馆藏文物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员们自发结成6个学习小组,学员们在组内共同合作,互相学习操作技巧,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一起交流文物修复经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6月1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省直工委、省文化厅、民进河南省委、省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信念的力量: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革命文物珍藏展”在省文化馆开幕。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省直工委书记李恩东在开幕式上致辞,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南省委主委李英杰宣布展览开幕,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康洁主持开幕式。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省...
6月17日,第三届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和平区北市场皇寺文化广场开幕。市领导韩东太、冯守权、徐璐、姜军参加开幕活动。 本届博览会为期3天。博览会共设220个展位,分10大类别,来自我市的120多个非遗项目参展,包括传统美术、技艺、医药、游艺等。100多位传承人现场表演,展演、展示、交易面积达3000平方米。
商代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如何通过沉睡的文物,为参观者讲述商代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宗教习俗,就成为博物馆管理方的重要课题。从记者自身的参观体验和其他游人的反映来看,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在布展方面的创新,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使整个参观变得生动、丰富且有意义。 安阳殷墟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银安告诉记者,在展厅布展方面,他们采用实物、文字、图片、沙盘等陈展方法,适当运用声像、投影等方...
参观者在做甲骨文互动游戏 甲骨文拓片“碑林” 商代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如何通过沉睡的文物,为参观者讲述商代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宗教习俗,就成为博物馆管理方的重要课题。从记者自身的参观体验和其他游人的反映来看,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在布展方面的创新,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使整个参观变得生动、丰富且有意义。 安阳殷墟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银安告诉记者,在展厅布展方面...
白蚁防治专家在它山堰一古建筑喷粉灭杀白蚁。 记者 胡龙召 摄 一直以来,蚁患和火灾是木结构建筑保护中的两大威胁。昨天,为鄞州区区级文保单位养正堂进行白蚁防治的专家龚英雄告诉记者,他正在为鄞州区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木结构建筑进行大范围的白蚁防治。 春夏之交温度湿度适宜,白蚁往往在此时节大量繁殖、筑巢产卵,对本就比较脆弱的文物古建木构件产生破坏。白蚁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其筑巢产卵的习性上,白蚁巢以...
有市民反映,昌平区区级文保单位“杨增新墓”周边环境极差。有人在墓碑周边胡乱涂画,甚至连石碑围栏和指示牌上都被喷满“办证”的电话号码。昨天,北京晨报记者从昌平区文委文物科得到确认,该处确系区级文物,由属地进行日常维护。针对目前的情况,会联系沙河镇处理。 墓碑四周粪便垃圾遍地 昨日记者找到了位于南沙河与京藏高速交会处的“杨增新墓”石碑。该碑是汉白玉质地,龙首龟趺,坐东朝西,朝西一侧刻有碑文...
这是汗王宫遗址出土的绿釉莲花纹瓦当”,6月11日,沈阳市考古所在文化遗产日举行的“盛京往事梦回汗宫——公众考古带你穿越盛京”的公众考古活动现场,沈城老百姓首次看见了汗王宫遗址出土的文物。 这些从一个侧面印证汗王宫建筑级别的构建,多数只会在人们视线中“稍作停留”,便将重回文物库房,市民想再见一面的机会很难。 同样“沉睡”在库房里的,还有沈阳出土的被定为一级品的18件文物,及其他数千件出土...
近期,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的游客会发现那条被称为“第一低调文物”的石鲸鱼上岸了。从门前的水池里移到了东侧的草坪上,终于可以看清它的全貌了。 汉代石鲸鱼上岸 据陕西历史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梁彦民介绍,让石鲸鱼上岸,是出于文物安全的考量,毕竟长期泡在水里对于文物来说会造成损害。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们正加紧制定石保护陈列方案,研究在未来用怎样的方式,更加安全的向游客展示这件汉代石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