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参观者在做甲骨文互动游戏-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观者在做甲骨文互动游戏

 

甲骨文拓片“碑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甲骨文拓片“碑林”

 

  商代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如何通过沉睡的文物,为参观者讲述商代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宗教习俗,就成为博物馆管理方的重要课题。从记者自身的参观体验和其他游人的反映来看,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在布展方面的创新,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使整个参观变得生动、丰富且有意义。

  

  安阳殷墟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银安告诉记者,在展厅布展方面,他们采用实物、文字、图片、沙盘等陈展方法,适当运用声像、投影等方式,制作了《商史跫音》《王陵大墓陈列展览》《YH127甲骨窖穴展览》《王陵遗址M260大墓陈列》等一系列富有浓郁殷商文化特色的陈列展览。

  

  与此同时,他们还非常重视游客体验和互动。例如,在《商史跫音》展览的末尾,博物馆方面专门开设游客互动区。游客可以在互动区通过多媒体电脑参与“甲骨文连连看”“甲骨文描红”“文物配对”“甲骨文拼图”等互动游戏,通过有趣的方式加深游客对甲骨文等商代文化元素的了解。

  

  再如,在《殷墟珍宝展》中,馆方制作了《子商说话》《甲骨制作幻像》《梦回殷商》等多媒体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易于公众理解,可读可视性强。此外,各个遗址都有标识系统及中英文对照,部分重点环节还有中、英、法、日、韩5种文字,便于海内外游客观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馆方还专门联系腾讯公司,为景区制作了360度模拟全景参观图。游客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在互联网上虚拟游览殷墟,如同身临其境。目前,网络用户反响良好。去年底,博物馆还开通了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创建了二维码,每月向公众更新景区实时动态,或推送殷商文化典故。这样一来,原本沉睡在地下数千年的文物不仅“活”了起来,而且还能主动地走向广大受众。

  

  “说到底,文物能否‘活’起来,最终还取决于能否有优秀的人进行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王银安表示,目前殷墟博物馆十分重视“殷商文化进校园”,不仅开办了甲骨文学校,以丰富当地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与当地中学联合排演音乐情景剧《盛世殷商》,以厚植殷商文化在年轻人心中的基础。

  

  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