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水池里的石鲸上岸了 被称为“第一低调文物”

  近期,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的游客会发现那条被称为“第一低调文物”的石鲸鱼上岸了。从门前的水池里移到了东侧的草坪上,终于可以看清它的全貌了。
  
  汉代石鲸鱼上岸
  
  据陕西历史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梁彦民介绍,让石鲸鱼上岸,是出于文物安全的考量,毕竟长期泡在水里对于文物来说会造成损害。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们正加紧制定石保护陈列方案,研究在未来用怎样的方式,更加安全的向游客展示这件汉代石刻。
  
  据《三辅故事》载:“(太液)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五尺,西岸有龟二枚,各长六尺。”太液池是汉武帝修建在建章宫内的一处园林,位于今天六村堡街道办高堡子村一代,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这条石鲸鱼,便送到了碑林博物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开馆,这条鲸鱼就被放置在门口水池中。
  
  去年这条石鲸鱼被发到了网上,经过一番热炒,也被网友戏称为“第一低调文物”。 据专家介绍,这样粗犷的雕刻手法,在汉代是比较流行的,著名的“马踏匈奴”便是例证。再加之由于未作任何标示,所以被当做一块普通的石头也不足为奇。
  
  尉迟敬德墓石刻藏于树下
  
  “除广植花木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之外,还在绿地中配置一些具有高度文物价值的古代石刻,如门前广场上的馆名牌水池中陈列了石鲸,东西两片大草坪上各配置了一匹雄俊的唐陵石马。”著名建筑师在设计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馆舍时,认为这样做能为公众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且具有文化气息的空间景观来,这也和博物馆的身份非常匹配。
  
  不过绝大多数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的人,往往是直奔那些明星文物而去的,也使那两匹唐代石马和石鲸鱼一样被忽视了。
  
  正是为了衬托出博物馆的文化气息,这两匹来自富平唐懿宗简陵前的石马,被运到了西安。这种石马其实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称为——翼马,是唐代帝陵神道上最具代表性的石刻作品,对于研究古代陵寝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主人唐懿宗,在位十四年骄奢淫逸,不思进取,所以《新唐书》说他“以昏庸相继”!他死后没多久,便爆发了黄巢起义,唐王朝也迅速的走向了衰亡。
  
  除了这两匹翼马之外,还有若干件来自唐太宗昭陵陪葬墓的石刻。比如馆内东草坪上的两件石羊,分别来自郑仁泰(玄武门之变的先锋之一,曾入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和乙速孤行俨(其父是唐高宗时期右领军卫将军乙速孤神庆)墓前,西草坪上那只藏在树下的石虎,则来自大名鼎鼎的门神尉迟敬德墓前。石虎和石羊,则是唐代大臣墓神道上具有代表性的石刻。
  
  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