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人类究竟从何而来?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神话传说,西方盛传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伏羲和女娲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天地初开,不见人烟。女娲从天上降临人间,炼石补天,抟泥为人。和女娲同行的还有她的哥哥伏羲,伏羲教会了人类捕鱼和狩猎。当伏羲站在洛河入黄河处,看到两河交汇、清浊分明,产生灵感,创太极、演八卦,揭开了中华文明史的序幕。在二人的帮助下,人间越来越热闹,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二人...
大众网7月30讯(记者 毛维鹏)孝感龙乡,德润凤城。7月25-27日,夏庄镇第四届龙潭民俗文化节在高密市夏庄镇龙潭广场隆重举行。为期三天的民俗文化节包含祈福仪式、戏曲专场、民俗民艺展、诗词楹联展、歌舞晚会、孝德之星颁奖以及群众参与度广泛的吃西瓜大赛、广场舞大赛、百人旗袍秀等活动,文化节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现场人头攒动,秩序井然。 六月十三高朋满座 黑龙文化影响深远 农历六月十三,夏...
为展示龙门蓝田瑶族乡创建“广东省少数民族科学发展示范乡”成果及当地瑶族特色文化,7月20日晚,由中共龙门县委宣传部、龙门县创建“广东省少数民族科学发展示范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愉悦龙门·恬美瑶乡——龙门县民俗风情歌舞晚会”在广州市中山纪念堂举行。 广东省民宗委、惠州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龙门县主要领导,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蓝田瑶族乡政府干部职工、村干部代表、少数民族学生代表,以及广...
株洲市文物局考古队 2004年7月30日,株洲市文物管理处在株洲市石峰区龙头铺镇农坛寺贾家冲组发现一座砖室墓,并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墓系两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294度。墓全长4.40米,前室宽3.06米,后室宽2.16米,残高0.84米。墓壁采用“两顺一丁”的砌法,墓壁砖长0.32厘米,宽0.16厘米,厚6厘米。墓壁砖底部施麻布纹,侧面施三角形几何纹饰。墓底铺地砖平铺一层,前室为横...
14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78年7月24日,第一批印制好的大龙五分银邮票从上海运抵天津海关,这一天也成为大龙邮票发行过程中的一个标志之日。作为由中国海关经手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不仅为集邮爱好者和收藏家所重视,更为海关史和邮政史研究者所关注。 大龙邮票 2017年10月,来自上海的邮政史研究者赵岳赴英国查找资料,因偶然的机缘在英国皇家邮政博物馆发现了一批重要档案,涉及1877年中...
记者从浙江自然博物馆获悉,3月9日, “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展览在日本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馆开展。该展览由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馆和日本读卖新闻社主办,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协办。 “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是以恐龙蛋化石为专题策划的展览,从蛋的生物学、蛋化石的发掘与研究、恐龙蛋与巢的进化、亚洲东部的恐龙孵化地等方面,全面展示恐龙蛋最新研究成果。浙江自然博物馆为该展览提供的恐龙蛋化...
6550万年前恐龙灭绝地被确认 据新华社8月25日电 8月24日,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共同宣布,在我国黑龙江省嘉荫县首次发现了具有国际对比标准的陆相白垩纪-古近纪地层界线。这意味着,能完整展示6550万年前恐龙等生物群在今日东北亚地区发生集群灭绝的地层记录在这里找到。 嘉荫地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的小兴安岭中部,地质历史悠久,最早的地质记录可追溯到至少距今5亿年前的寒...
游客在体验“推碾子采糕面”。徐巧明摄 中新网保定2月2日电 (吕子豪 徐巧明)5台直径2.1米的石碾子,曲溜拐棒的木碾棍,两名游客费力推碾盘,一人拿笤帚不时翻扫碾碎的玉米粒,再用精细箩一遍遍地筛出玉米面,和上黄黏米面、红枣,上锅蒸煮,一屉香喷喷的年糕出炉了…… 2日下午,河北易县狼牙山文化博物馆近万平方米的展厅内,来自京津冀的游客争相参与推碾子采糕面,赏非遗“摆字龙灯”,观庙会展览,提...
中新社广西河池6月30日电 (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0日举办传统民族节日“分龙节”。海内外宾客欢聚一堂,体验中国毛南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盛宴。 图为分龙节祈福仪式。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 毛南族是中国22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县是毛南族世居发祥地,中国10万毛南族人口有6万居住在环江。 中共...
光绪元宝于1898年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货币价值,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 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英文货币价值,内圈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大面值钱币之首,是中国引入海外技术的印发流转钱币,有着...
“龙行华夏 国脉传承——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24日在天津五大道民园广场启动,60余件珍贵的含有龙元素的文物亮相。 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等五地试办邮政,同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样为江山云龙,后世习惯称之为“大龙邮票”。该套邮票的发行,是我国近代邮政创办的重要标志。 为纪念“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用文物呈现中国龙文化的历史和...
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项5年开展一次的评选,是全国文物系统的最高荣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是武汉首家获此殊荣的集体。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22平方公里,分三期实施。目前已完成一期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在保护展示工程建设过程中,博物院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根据遗迹特点及环境条件因地制宜、专家把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的恐龙化石新研究认为,1.74亿年前在中国生存着一种名为“神奇灵武龙”的梁龙类属种,挑战了梁龙类恐龙及其他新蜥脚类恐龙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该研究成果24日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 传统观点认为,东亚约在1.64亿年至1.58亿年前与其他大陆隔离,梁龙等动物类群在东亚与其他大陆隔离之前尚未扩散到东亚,导致了中晚侏罗世东亚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恐龙动物群...
刚刚履新的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近日出版了酝酿多年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 《黄冈秘卷》将笔触深入到历史和人性深处,通过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命运变幻,以一个奉行有理想成大事的老十哥刘声志、一个坚信有计谋成功业的老十一刘声智之间的恩怨纠葛为主要情节,揭示了黄冈人的独特性格和黄冈文化的独特气韵。 小说以风靡全国的“黄冈密卷”为引子展开,文中不断出现黄冈地区方言:嘿罗乎(很多)、嘿乎嘿...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兴起的又一个重要青釉瓷窑场。形成于北宋早期,衰落于清中期。北宋时期龙泉窑青釉瓷尚保留着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或青黄色,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为龙泉窑发展时期,产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元初龙泉窑无论制作工艺还是釉色、造型和装饰都是南宋的继续,没有多大的变化,随着内外销的发展,产量的增加,窑场数量和生产规模空前绝后,窑址群超过宋代几倍,从大窑、金村、溪口等地,扩展到邻近地区,形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