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惟妙惟肖的仕女绢塑作品、生动的“毛猴”展示、精巧别致的葫芦烙画……10月20日上午,北京市首家校园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北京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博物馆”在北京十二中洋桥学校正式揭牌,现场丰台区教委遴选出的教育系统内校园达人也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现场展示和交流。 北京十二中洋桥学校校长李伟告诉记者,北京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博物馆是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倡导下和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扩大项...
惟妙惟肖的仕女绢塑作品、生动的“毛猴”展示、精巧别致的葫芦烙画……昨天上午,本市首家校园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北京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博物馆”在北京十二中洋桥学校正式揭牌,现场丰台区教委遴选出的教育系统内校园达人也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现场展示和交流。 北京十二中洋桥学校校长李伟告诉北青报记者,北京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博物馆是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倡导下和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
10月15日至10月16日,嘉兴博物馆携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宣讲团走进校园。来自北京两位老师从亚当与夏娃及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开始,讲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深入浅出的讲述了我们人是怎么来的。然后介绍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过程,以及山顶洞人的发现,并通过故事的形式告诉了孩子火的保存使用及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之后播放的关于周口店遗址的动画短片,使同学们对讲座的内容有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最后的“钻...
近年来,传承成了越来越多非遗项目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和瓶颈。然而,阜阳却悄然发生着截然不同的变化:一些眼看就要失传的非遗项目走进了校园,在破解“传承难”困境的同时,借着这种创新传承方式,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老手艺不再“濒危” 从去年6月开始,界首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贾玉峰便多了一份新使命——作为界首市高级职业中学剪纸工作室首席专家,在该校承担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贾玉峰...
由湖州博物馆和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合作的“菰城文化种校园”项目日前在湖州博物馆正式启动。 该项目是学习贯彻《博物馆条例》关于“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的新探索,以及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关于“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的新尝试,是基于博物馆社会服务和院校课程拓展中“服务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诉求,通过“历史与社会课程”把博物...
2015年度中国教育电视节目评选日前揭晓,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制作的《非遗丰润校园文化》专题节目获一等奖。 一个县区小学获得此项评比全国一等奖十分难得,也是淮阴实小做好基本教学之外,坚定非遗文化教育方向,引领更多的孩子留住历史遗存、保存文化命脉取得良好成效的缩影之一。 淮阴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近300年办学史的百年名校,学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以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为己任,以非遗...
传承非遗,从校园抓起。7月16日,武陵源区教育局针对武陵源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0号提案《大力推广土家摆手舞,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回复意见正式形成,教育系统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开展摆手舞的推广工作。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具有娱乐功能、祭祀功能、交际功能、教育功能,极具摹仿性的动作,表现出土家族人民早期生活劳作情景,具有活化石般的价值,是国家级服务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
7月7日,“留住手艺”普陀区非遗“进校园、到社区、下船头”活动走进兴普社区,邀请了李芝琴老师开设了一堂以“绳舞飞扬”为主题的渔绳结授艺课,吸引了80多名学生前来报名参加。 课堂上,李芝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渔绳结的渊源和传承渔绳结的意义,并示范讲解了渔绳结的打法。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渔绳跟着李老师编了起来,并时不时求教老师,李芝琴走到学生中间,一一为大家解答,手把手传授技艺。 在将近1...
校园内的石像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人民大学校园内草坪上散落着几尊石像生,但现在损毁严重,石像生有些部位出现断裂、缺失等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致电人民大学校办公室等部门,均被告知不清楚该谁来管理以及如何管理。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会前去调查,但散落各地的文物很多,文委难以一一掌握。同时,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表示,人大校园内的石像生至少是明代文物。同时,他也表示,博物馆征集散落...
7月9日,《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以下简称《课程》)成果推广会在京举办。《课程》由国家博物馆和史家小学历时3年时间设计开发,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介绍,《课程》是专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的一门依托博物馆文化资源,从认知自然入手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进行梳理总结的综合实践性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说文解字”、“美食美器”、“服饰礼仪”、“音乐辞戏”4大主题,共...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大同新闻网马上迎来自己的十周岁生日,从资讯提供到生活服务互动,成长总在岁月中留下记忆。这个月起,将有一大波专为大同新闻网粉丝特供的活动陆续启幕,动动手指,参与答题、参与抽奖、参与公益……全媒体平台里,想点哪里点哪里! 博物馆作为过去与现在间的“文化桥梁”,以珍藏的实物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5万多平方米...
6月12日,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陶瓷艺术馆,将在浙江师范大学开馆。在高校校园里办个人博物馆,还真是一件新鲜事。博物馆内的藏品有180多件,上溯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横跨5000多年。 馆主名叫李舒弟,是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师。虽说已退休,架不住他有一颗年轻的心,他时常身穿一件摄影背心,头顶一款网球帽,给人一种清新的“运动感”。 他是一名美术老师,也是一个资深收藏家。把自己30多年从国内外收...
6月7日,内江圣典“2015年春季书画艺术品慈善拍卖会”启动仪式在内江师范学院举行,市政协副主席杨忠出席并致辞。 本次活动共分展览和拍卖两个环节,所涉书画艺术作品集中了尧文藻、余农治、梅晓初、刘政权等内江本土知名书画家的作品,以及长期致力于书画艺术作品研究和创新的中青年书画艺术品,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师生的优秀作品,共计305幅,其中拍卖作品275幅、展示作品30幅。 杨忠在致辞时指出,...
6月3日下午,嘉兴博物馆“陶瓷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余新镇中心小学。30名同学在嘉兴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上了一堂生动的陶艺制作课。余新镇中心小学曾设有彩绘泥猫课,因此在陶艺课上,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讲解了陶艺制作的流程后,又特意介绍了它和彩绘泥猫制作的区别。 在陶艺课程送入学校的同时,嘉兴博物馆“禾兴之源——走进嘉兴的史前文明”流动展览也送入了学校。流动展览吸引了不少同学观看。
上周五,徐肖冰侯波摄影作品展走进市第六中学,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还为该校学生带去了一场“凤栖梧桐——桐乡历史文化漫谈”知识讲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周伟民结合远古的罗家角文物、精美的良渚玉器、质朴的原始瓷、典雅的青铜器等文物,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桐乡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听了讲座、看了展览后,学生们不仅更加了解了桐乡源远流长的历史,还领略了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校相关负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