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克东满绣”是黑龙江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这项一度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不仅恢复了生机,还迅速实现了产业化,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黑龙江省克东县北方满绣艺术工艺品有限公司传承、发展“克东满绣”的经验,值得借鉴。 满绣重现荣光 兴起于14世纪初的满绣,辉煌于清代,令当时帝王的龙锦与朝廷文武官员的官袍尽显华荣,被称为“...
他留人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以黑白两色为主,间以其它颜色。面料是用采撷自大山深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火草”和家种的苎麻织成的,叫做“火草衣、麻布裙”。 每年的农历六七月间,火草勃发时,他留人将火草的叶片采来,洗净稍焐,将叶片背面白色的绒层撕下搓成线,连同苎麻纺成的线一起用原始的木制织布机织成“火草麻布”。火草麻布一般用来做上装...
华娟与凌雅丽都是上海乃至中国最顶尖的服装设计师之一。在上海这样一座时尚之都,像她们这样的中国原创设计师正被越来越多的受众了解和接受。即便中国的时尚产业距离欧美顶尖水平仍有距离,但我们已经起步。凌雅丽她把服装变成雕塑艺术品“我希望自己的外貌永远保持在16岁,心态永远只有6岁,做一个生活在梦幻中小女孩,用童真的眼风去阐释世界,永远不长大。”羊角辫一跳一跳,说话像开机关枪,看着眼...
金束发冠 牡丹莲纹金钏 明代素缎麒麟补服 “不是说好六大展览,怎么只看了五个?我们就想看看宋代人和明代人穿什么衣服。”南京朝天宫经过提档升级,在国庆期间投资近6000万元打造了六大展览,由于当时从英国订制的特殊展柜因种种原因,无法运抵南京,因此惟独《云裳簪影——宋明服饰文物展》缺席,观众对此感到很遗憾。昨日,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获悉,展柜于近日抵达南京,早已...
博物馆,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太熟悉了,不管是考古博物馆、革命史博物馆、昆虫博物馆还是科技博物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数下来,我国的博物馆能有几千座,个个令人叹为观止。但是,美容化妆品博物馆听说过吗?在萝岗区就有这样一座,2007年12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被称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美容化妆品行业博物馆。 ■城市探秘 听说有个美容化妆品博物馆,脑子里盘旋的是彩妆、香料、护肤品,连带着...
12月27日晚,伴随着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云裳华彩·玉溪之夜》的缤纷乐章,第三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在玉溪圆满落幕。 为期3天的文化节,以“七彩云南·生态玉溪”为主题,通过举办全国民族服装摄影大赛、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展、民族服装服饰展以及玉溪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和花腰傣文化学术研讨等一系列丰富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云南民族服饰文化。 R...
昨晚,伴随着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云裳华彩·玉溪之夜》的缤纷乐章,第三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在玉溪圆满落幕。 为期3天的文化节,以“七彩云南·生态玉溪”为主题,通过举办全国民族服装摄影大赛、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展、民族服装服饰展以及玉溪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和花腰傣文化学术研讨等一系列丰富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云南民族服饰文化。记者 黄华 蒋贵友(云南日报 禹江宁 摄)
传统工艺已部分流变 先进科技文化的传入,无可争辩地改善了赫哲(那乃)人的生活,但也非我所愿地冲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独具特色的鱼皮制作技艺,使其一部分发生了流变。虽然表面看是先进工艺替代了“落后”工艺,但相伴而生的却是特色文化的丧失。以鱼皮熟制为例,汲取鱼皮的油脂,早期是在捶榨过程中掺以大马哈鱼籽。我们了解20世纪下半叶的赫哲人是撒玉米面。从赫哲(那乃)地区资源和食物...
由于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的过度捕捞,使这个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不得不放弃渔产业,去发展更多的农牧业。鱼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会缝制鱼皮衣的老者也一个接一个离开,这样一来,鱼皮衣的未来到底该走哪条路? 90年代后,人们发现鱼皮服装利益较大,以此来发展旅游业,现在学习、缝制和生产民族鱼皮服的村民越来越多,民族服饰已经成为赫哲族人们迅速崛起的一个产业。同时为了旅游业的发展,他们制...
“云南省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是一部‘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是文化的缩影”,云南省文产办主任尹欣25日在此间开幕的第三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上表示,通过充分展示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服饰文化,扩大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5日晚间,云南省玉溪市聂耳大剧院座无虚席。头戴白色花巾的回族姑娘、身挎筒帕的傣族小伙......云南各少数民族演员身着传统服饰,为现场观众上演...
鱼皮服装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艺术加工。艺术加工分染色和装饰。 装饰是赫哲人天才的艺术表现。鱼皮衣服上的装饰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绲边或镶边;二是缉缝装饰图案或纹样;三是缀饰挂件。绲边和镶边一般是用带颜色的鱼皮、棉布或绸缎。《皇清职贡图》中已有“赫哲……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的记载。凌纯声描述的鱼皮长袍大襟的下缘有“红、紫、白”...
熟软:应该说是最关键的一步吧,这是关系到衣服质量的最要紧的一步,其方法也是赫哲族人民长期来积累下的经验。 鱼皮的鞣制熟化方法也经历了漫长而渐进的发展过程。早年,熟鱼皮是用木槌和木砧,赫哲语分别称为“空库”和“亥日根”。关于它的发明过程,赫哲人中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从前,在黑龙江边的一个林子里,住着赫哲一家老两口。老太婆勤劳能干,从早到晚不闲着...
虽然在文人的笔下,鱼皮柔软如棉,可与兽皮媲美,五彩辉映,如若纹锦。但那是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劳动才能达到的。赫哲(包括那乃,下同)人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和总结,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奇特复杂的鱼皮制作手工技艺与流程:选料、剥皮、晾干、熟软、剪裁、缝制、装饰。 其第一步选料过程可谓是最基本的一步,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样的鱼皮,这就决定这衣服的外观及质量的好坏!所以,选料是至关重要的...
鱼皮衣服是最具代表性的赫哲鱼皮文化与制作技艺载体。但是早期的鱼皮服装到底什么样?在更久远的历史文献中既找不到文字的描述也看不到绘制的图样。直到清朝的《皇清职贡图》绘制了穿鱼皮服的赫哲人,同期也出现了一些描述鱼皮服的文字资料。因此,我们只能推测万千年间也许如同纺织品服装一样,鱼皮服装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不经裁缝的原始披围式→简单裁缝的初级直筒式→略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