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的服装打扮时尚之都
华娟与凌雅丽都是上海乃至中国最顶尖的服装设计师之一。在上海这样一座时尚之都,像她们这样的中国原创设计师正被越来越多的受众了解和接受。即便中国的时尚产业距离欧美顶尖水平仍有距离,但我们已经起步。
凌雅丽
她把服装变成雕塑艺术品
“我希望自己的外貌永远保持在16岁,心态永远只有6岁,做一个生活在梦幻中小女孩,用童真的眼风去阐释世界,永远不长大。”羊角辫一跳一跳,说话像开机关枪,看着眼前的凌雅丽,很难将她与“上海十大创意产业领军人物”联系到一起。
凌雅丽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别的孩子乖乖地在上课,自己就在一边搭房子、扒树皮……直到进了中国美院,凌雅丽一下子觉得自己正常了,“因为身边的人比我更怪,特别好玩。”凌雅丽笑着说,“速写课上,老师当着我的面瞬间将对面同学的轮廓神态勾勒出来,虽然笔调粗犷,但就是抓住了神韵,我一下就明白了什么叫速写。”学了3个月速写的凌雅丽,瞬间就超越了有着4年功底的同学,老师当众指着她的作品打了85分,而另一位学了4年的师兄只有可怜的及格。“他当场踢翻画走人。”
“我的专业是扎染,最早的时候对服装设计完全没有概念,就喜欢雕塑、版画这些纯艺的东西。大二的时候,全班女生都吵着要老师开服装设计课,那我也就跟风了。”走上服装设计这条路,凌雅丽说自己只是随波逐流。“大家都报名参加‘兄弟杯’,我也参加,最后全校就我一个入围,得了铜奖我还哭了,觉得至少是个银奖吧。于是第二年继续参加,全校又只有我一个人入围,这回总算是金奖了。”凌雅丽说来轻描淡写的经历,已经足以让所有人嫉妒。
“原来完成一件事情是这么好玩的,自己喜欢,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真不赖。”凌雅丽的时装之路就此开启。
凌雅丽设计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她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像是一件件雕塑艺术品,给人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大量与“龙”、“鳞”元素,“辑宇鍩”、“正本澄源”、“赫雨墨蝶”这样的神秘系列名词使得她的作品更像一个玄幻传说故事。“我所有的秀都源于儿时的一个梦。”凌雅丽说。
那是一个“印度公主”的故事,美丽的公主身着紫罗绫生活在瀑布边,公主在刻着古印度图案的巨石桥上行走……碎片式的故事不断在脑中回旋,强烈的表达欲让凌雅丽想到了要将梦具象化,便成了服装秀。
心语
现在还在中国美院上海设计院任教的凌雅丽对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有一套独特的方式。在她看来,要让从小到大都循规蹈矩的学生一瞬间摆脱条条框框做到创新是很难的。“一直逼他们,把他们逼疯,疯了创意就有了。”凌雅丽笑说。所以,凌老师给出大量的作业让他们推导,“从一到二,二到三,三到四……到了三十的那一步回头看,他们会发现得到了全然不同的新方向。这就是创新。”
华娟
她将艺术与时尚完美融合
华娟,英语学士、教育学硕士、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后首份工作在阳光卫视,呆了3年后,发现时装设计才是心头所好,2006年创立JUDYHUA女装品牌,任设计总监。
见到华娟,已是晚上十点,而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当晚,华娟的自主品牌JudyHua为环球金融中心正参加电视台新年节目录制的曾华倩、吕艳、王冠等明星提供服装赞助。她自然也受到邀请,电视台希望她也可以上台走秀。“我当然没有答应。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说话的时候,华娟坐在上海最高的酒店悠然捧着《艺术人文七小时》,在觥筹交错的应酬间躲个清净。
和华娟本人的大气、精致一样,她的设计作品也呈现出优雅、沉静、简洁的风范,细节处精心勾勒。凭借本身喜爱艺术,又与艺术家合作过多回,这也是她的底气,与其他设计师品牌不同的地方。一直以来,华娟都致力于用现代西式设计来表现东方哲学和艺术气质、人文精神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继去年与艺术家周春芽成功合作2010春夏时装秀“花间记”之后,华娟在今年10月再度跨界,以建筑师周伟的作品为灵感源泉,展开一次时尚与建筑交相辉映的盛宴。谈到为什么总是喜欢和当代艺术家跨界合作,华娟表示:“中国当代艺术有点高,有点过,需要日常化的东西,从高端拉回一点,几百万的画家比比皆是,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曾接触,只能通过画展,如果说我们可以通过时尚这样一个平台让高端艺术家的状态更加平实一点,让普罗大众可以更近距离接触到它,这是一个很好玩的做法。”华娟认为,她现在所做的服装高级定制就是提供这样一个渠道,“随着一系列产品结构的搭建,我们会有更多的产品出来,会有时装配饰家具用品,让艺术品传播的范围更广。”
作为这次“上海青年高端人才促进计划”的21人之一,华娟认为这样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标志着创意产业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平面、建筑、室内设计包括影视、音乐都可以纳入到大创意的概念中去。从创意阶段就将例如环保这样正面的理念导入,对整座城市也会带来很多正面的力量。”
心语
将艺术解构与时尚完美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尝试,对于“创新”二字,华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说:“我觉得创意是一种消解语言,设计师需要不断地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不光是了解全球的流行趋势,更要从社会的各个领域活的信息,融合、消解、再融合。对设计师来说,模仿和抄袭是永远没有出路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