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14日,“铲释三城——宁镇扬三地考古成果展”在镇江博物馆开幕,这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地近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首次“抱团”集中展示,对了解、研究三地的历史发展状况、探索地域文明有着重大意义。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宁镇扬三座城市比邻而居,文化同根、民俗同源、发展同脉,独特的地理交通条件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宁镇扬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三地考古工作者紧握手铲这...
1月16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从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详细总结了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甘肃可移动文物资源,对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进行了充分展示。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全面启动全国第一次...
1月21日,记者从大上清宫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获悉,鹰潭市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经过长达3年7个月的科学发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大上清宫位于龙虎山上清镇东,泸溪河北岸,溪山环拱,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处。2014年6月,鹰潭市组织龙虎山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发现了大片建筑遗迹,特别是出土了一块“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碑”。经初步探明,该遗迹为大上清宫古代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
1月3日至6日,中孟联合考古队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代表团在孟加拉国境内实地考察了数个佛教遗址并举办相关研讨会。 2014年,应孟方请求,中国驻孟加拉国使馆联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欧提亚·欧耐斯万考古研究中心,共同组成中孟联合考古队。从2014年至今,考古队利用短暂的旱季,对位于孟加拉国中南部蒙希甘杰区的阿底峡尊者出生地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和研究,发掘...
1月18日,记者从省博物馆获悉,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分为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展出了诸如祖鹿头骨化石、鸷鸟形金饰片、汉彩绘木独角兽、北周彩绘石佛头像等珍贵文物。本次展览详细总结了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
近日,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印的《三衢遗珍——衢州市馆藏珍贵文物集萃》《衢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名录》面世。其中《三衢遗珍》内容包括衢州市33件/套一级文物和171件/套二级文物的图片与简介,以及901件/套三级文物目录。《衢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名录》则收录衢州辖区内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的全部18163件/套国有藏品基本信息。 衢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
在昨日召开的2017湖南考古汇报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2017年度湖南考古勘探发掘最新成果。本报曾经报道的由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长沙伍家岭粮一库墓地考古发掘项目和望城区谭家坟山墓群考古发掘项目,均被列入2017年度湖南二十件重点考古发掘项目。更值得关注的是,陶瓷考古成为湖南考古2017年度的大热门。 由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明主持的伍家岭粮一库墓地考古发掘项目,完成于20...
敦煌研究院9日披露,该院凭借“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于日前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文物保护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这项研发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甘肃、新疆、宁夏等10省(区)11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由敦煌研究院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完成。 ...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3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河南省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成果,由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主办的“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正在郑州博物馆举行。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经线路最长、涉及面积最大的省份,为保证工程进度,河南省组织人力物力在工程沿线369处文物点进行了为期10年的文物考古发掘,抢救保护10万余件珍贵文物,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多项发现...
1月7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雪域宝典2——西藏自治区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等六册西藏古籍普查成果丛书日前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的展示。 由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编纂的六册古籍普查成果书籍分别是《雪域宝典2——西藏自治区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雪域宝典3——西藏阿里地区珍贵古籍图录》《雪...
日前,《共爱苕霅风物美——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考古成果展》在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钱业会馆展出。展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州市文物局主办,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承办。 本次展览共分石曲振野、丘中锦华、砖室翰章三个部分。共展出40余件文物,均来自湖州铁公水项目杨家埠窑墩头墓葬群近两年来的考古发掘,其中有在湖州首次。 窑墩头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湖州市本级第一次旧石器考古发掘,出土40余件石制品...
2017年12月24日,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2014-2017考古调查项目》结项暨业务委托评审会在江西宜黄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武汉大学和湘、浙、粤、皖等南方考古院所的专家,听取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情况的介绍、具体承担单位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的汇报,并复核了项目组的工作验收单、检查了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成果材料后,认为该项...
1日(2018年1月1日),“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法建强,副市长刘东,市政协副主席吴晓君出席开幕式。 由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此次展览共展出遗址70个,展出中线干渠在河南所流经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和安阳八个地市出土的精品文物3800余件,上迄远古,下至明清,全...
2017年12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跨年展“大元·仓——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文物展”举行。据悉,此次展览是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的首次公开亮相,展出了该遗址出土的294件(组)文物。 江苏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在元代就已经成为以“天下第一码头”著称的东南大港。2016年1月,太仓樊泾河北延沟通工程施工时意外发现了樊村泾元代遗址。截至2017年9月,遗址发掘面积达到130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