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水电梯级的最上游梯级,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是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2011年4—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对水电站淹没区、影响区和枢纽建设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文物点21处。根据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水电站建设涉及的地下文物点计划发掘面积共计13.48万平方米。...
“华美再现--汉代木漆器保护成果展”暨“汉代木漆器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6日在扬州举行,本次展览是由扬州和荆州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携手,精选出130件汉代木漆器精品在扬州博物馆公展,旨在展示汉承楚风的浪漫主义美学,与市民共享文物保护丰硕成果。 此次活动由扬州文物局主办,扬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承办。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介绍,木漆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
近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历时2个月,阶段性完成那曲申扎县、尼玛县、噶尔县旧石器,以及阿里革吉县梅龙达普洞遗址调查发掘工作。 联合考古队通过采集测试土样、钙化物、植硅体,周围环境分析、航拍影像记录、RTK对措愕的原始湖岸线测绘,以及水平层结合自然层的发掘方法等,先后对申扎县雄梅镇尼阿底遗址、伶冋旧石器点,尼玛县玉朋寺两处溶洞,噶尔县丁仲石器点,以及...
图为展览现场。刘忠俊摄 西王赏功币、大顺通宝钱、大量金锭和银锭、各类金册……21日,“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四川博物院正式拉开帷幕,为观众们逐渐揭开300余年前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秘密。 展览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将持续至2019年1月18日。展览共展出521件/套精品文物,主要以金银器为主,还有铜、铁、木等质地的文物。 ...
1978年,中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华民族从此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与这个时代同步走来的湖州这座千年古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对于湖州文物来说,这四十年也至关重要。在历届湖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的高度重视下,湖州的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和谐相处、互相推动,为湖州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强的基础。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湖州人以“与时代同行”为题,以文化的形式共襄盛举。 ...
2018年5月至9月,为配合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工程建设,并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联合对瓯北街道丁山工地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68座,其中,汉六朝墓59座,另有唐、宋墓各1座、明清墓7座,出土陶瓷器、铜器等各类器物200多件,取得了重要成果。 本次发掘的古墓群,汉六朝墓葬占绝大多数,其分布有明显特点,除少数散布于西、北面山坡...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总结研判2014--2016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工作。报告中在彰显公园魅力和吸引力、财政投入力度、科研活动开展、理事会机制运营管理方面对汉阳陵遗址公园建设运营工作予以肯定。 公园魅力和吸引力逐步彰显。在注重遗址价值阐释的同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和市民休闲活动场所。“汉阳陵等根据自身特点设立了不同主题的参...
今年国庆期间,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我省文物景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人数达776万人次;河南博物院等各类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人数460万人次……亮丽的成绩单凸显了我省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以及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突出成效。 记者10月15日从省文物局获悉,近年来,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多项成果。 大遗址保护实现重要突破。今年,新郑市郑韩故城成功挂牌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大河村...
2000年以来的中国历代古钱的大发现,是当代钱币收藏家的集体发现。这些潜心收藏研究中国古代钱币的收藏家才是中国泉界的良心,才配得上德艺双馨的专家。信息时代,古代钱币的新品种和大量的出谱钱币广泛的展示在网络系统上。进行系统的统计和科学的考证,组织系统的研究,必将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取的结果。本人认为,这些发现必将冲破某些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利益团伙的干扰而取得研究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一、古代钱...
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日合作开展尼雅遗址考古30周年,在新疆文物局的统筹指导下,由新疆博物馆策划创作并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推出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 9月22日开幕。 尼雅遗址,是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一处闻名于世的汉晋时期绿洲城邦聚落遗址,因其发现之传奇、环境赋存之神秘、沙埋珍藏之绚丽、历史文化之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历史、考古、地理学界以及...
近日,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项目首期142幢老屋正式修缮完成并通过验收,整体实现了“老屋新生”。该项目自2016年4月份启动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传统古民居产权人的主体意识,改善当地群众人居环境,催生乡村经济新业态,逐步形成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松阳经验”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肯定,有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深入报道和推广。 松阳县是浙江省传统村落资源最丰富的市县之一。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等主办,敖汉旗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召开。 这场围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旱作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会议,与出土文物、8000年前的小米有关。这也是考古发掘助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实例之一。 敖汉出土的距今八千年的炭化粟 小米是我国北方典型...
近日,记者获悉,今年6月至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继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分别在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和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拉哈特遗址顺利完成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红河古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在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勘探发掘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红河古城进行了...
22日,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在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中亮相。炭精刻“司禾府印”“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等300余件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与其同时展出, 此次展览将从9月22日持续到2019年1月。 尼雅遗址,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处闻名于世的汉晋时期绿洲城邦聚落遗址,是新疆首个评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绿洲城邦聚落遗址。经考证,其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