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的“寻珍数典 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日前在安徽名人馆开展。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成立省、市、县普查机构78个,摸底排查国有单位47000余家,登录文物藏品 303994件 (套),实际文物数量1158334件,其中一级文物 2221件(套),二级文物5152件(套)...
近日,“寻珍数典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安徽名人馆开展,这标志着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并进入成果转化和利用阶段。本次展出由安徽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 据介绍,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成立了78个省、市、县普查机构,培养业务骨干2015名,摸底排查国有单位47000余家,登录文物藏品...
3月15日,“铲释三城--宁镇扬三地考古成果展”在扬州博物馆公展,“宁镇扬”指的是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三座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此次公展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地首次“抱团”集中展示考古成果。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宁镇扬三座城市比邻而居,文化同根、民俗同源、发展同脉,独特的地理交通条件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宁镇扬地区深厚...
资料图 图片来源:中新网 3月15日,“铲释三城--宁镇扬三地考古成果展”在扬州博物馆公展,“宁镇扬”指的是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三座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此次公展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地首次“抱团”集中展示考古成果。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宁镇扬三座城市比邻而居,文化同根、民俗同源、发展同脉,独特的地理交通条件以及深厚...
遗址全貌 青白釉盘口瓶 2月28日记者了解到,吉安市吉州窑茅庵岭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闻名的一座综合性民间窑场,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2017年12月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吉州窑茅庵岭窑址位于吉安县永和镇,是一处古代瓷窑和聚落相混的综合性遗址,包含晚唐五代至宋元时期乃至明代的窑业堆积、作坊遗迹,还有永和镇古...
记者从省科技厅、省文物局获悉,2月27日,科技部发布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我省学者李占扬团队“许昌人”研究成果榜上有名,这是科技部发布13次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后,我省学者主持的科研项目首次获此殊荣。 这一进展题为“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专家组在颁奖词中说,“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的头骨化石,填补了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过渡阶段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上的空白,是中国学者在古...
记者日前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春节期间,“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共迎来1.7万人次入馆参观,全体讲解员春节期间坚守一线岗位,为参展观众服务。 春节期间,各地推出丰富的文化大餐、多彩的文化活动,尽显过年浓郁文化氛围,过个文化年成了不少地方的新年俗。许多家长特地利用假期,带着孩子前来观看海昏侯国出土文物,学习汉代历史文化知识。西汉精美的青铜、陶瓷、玉器、金器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庐博物馆联合编著,仲召兵主编的《小青龙》报告,已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文字部分184页,图版103页。报告共分八章,第一章概述,桐庐县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及小青龙遗址的地理环境、发现、发掘与整理经过。第二章遗址地层堆积、地层及地表采集遗物并分析了遗址的形成过程。第三章良渚文化遗存,分墓葬、灰坑、烧火坑、建筑遗迹四节予以介绍,除灰坑择要介绍外,其他遗迹均逐一、...
昨日,省文物局在我市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总结2017年工作,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河南省各辖市、省直管县(市)文物局,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机构,安阳、滑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和省直文博单位负责同志等11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7年全省文物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2017年,全省文物系统积极推动河南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等...
1月31日、2月2日,省文物局在浙江自然博物馆组织召开了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各场馆展览深化设计成果验收会。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杨新等参加验收会。 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水利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杭州博物馆、北京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天津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专...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成果吸引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自2011年发掘以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日前,5号墓墓主身份的确定,再次让海内外媒体聚焦南昌。 外国网友赞叹中国文明 日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内5号墓的考古成果对外公布,英国《每日邮报》等外国媒体也对这一考古进展进行了报道,外国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赞叹...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举行的2017年度学术汇报会上,公布了多项新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其中后续三峡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磐石城的新考古发现引人关注。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馆员杨鹏强介绍,此次考古发掘首先掌握了磐石城遗址保有城墙、瓮城、祠堂基址、堰塘、炮台等文物设施及其分布情况。 其次,新发现新石器、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出土较多该时期的陶片及石器,进一步明确了磐石城现存遗存的...
考古是一件极具探索性和刺激性的事业。探索性在于考古挖掘过程中的经历,虽然略显单调但充满趣味。而刺激性在于你永远不知道藏在普通土层下的是什么,能揭开哪些人类未知的谜团,一旦有所得,考古队员的欣喜若狂可想而知。 在渐行渐远的2017年,我国取得不少考古新成果,本报特别盘点了其中刷新华夏文明史的5项,以飨读者。 “许昌人”头骨化石: 或成华北地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
日前,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3个单元,展出了汉彩绘木独角兽、北周彩绘石佛头像、北宋铭文方砖、宋绞胎瓷盘、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瓷香炉等珍贵文物,详细总结了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情况,系统梳理和汇总了该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
1月24日上午,由金华市文物局主办,各县市博物馆承办的“金华地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暨2018年“古训新风——金华家规家训联展”系列巡回展第二站活动在兰溪市博物馆临展厅开幕。 “金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以图版的形式记录了金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不同阶段的进程,精选170件(套)文物分陶瓷篇、宝玉石篇、青铜器篇、金银器篇、书画印章篇、杂项篇、古籍篇等7个篇章展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