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晚年的齐白石总被人们尊称为白石老人。但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还是那个叫“阿芝”的小男孩。在齐白石晚年的绘画题材中,大多都是儿童眼里的东西。比如两只雏鸡拔河般争扯一条蚯蚓,螳螂舞足睥睨四方,老鼠窥灯油花猫伺后,真趣淋漓,天趣盎然。自然,也包括这幅作于1920年纸本设色的《贝叶知了图》。 炎夏园林,高柳古槐。大人们午梦未回,孩时的我们偷偷溜出,循声捕蝉去了。于树下,我因缘读到了一幅蝉叶双落图。 ...
日前,湖州市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甄选出十五幅馆藏墨竹精品,举办了“淇水清风”墨竹鉴赏雅集。 艺术鉴赏雅集是湖州市博物馆开展文化互动的重要路径和方法,至今已举办“吴昌硕与湖州籍名人”、“旧梦曾寻碧玉家——乌程县费氏人物画鉴赏”、“淇水清风——馆藏近现代名家墨竹作品鉴赏”三场,均获得观众朋友的喜爱。(湖州市博物馆)
国一金典鉴赏家浅析明代书画作品的定价标准。明代嘉隆万时期,达到了封建经济的顶点。书画交易也迅速繁荣起来。了解明代的书画定价标准是研究当时书画交易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明 唐寅 桐荫清梦图 62×30.9cm 绢本 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作品的定价标准 唐代张怀瓘《书估》曾提到过书法作品的定价标准,他说: “如大王(王羲之)草书字值,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
点彩执壶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最初的造型由青铜器发展而来,作为一种酒具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日用生活器皿,执壶在唐宋元明清的各个窑口均有烧造,且极具时代特征。唐前期器呈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壶体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 蚌埠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长沙窑点彩执壶(见图)。该壶口径5.5厘米,底径9厘米,高28...
虢季子白盘,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博的镇馆之宝。 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作长方形,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四足作矩形,器口缘下部周饰穷曲纹,腹部环饰波曲纹。盘口呈圆角长方形,四面各有两个兽首,口中衔环。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
这只明弘治青花折枝果小口罐,高7.5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4.8厘米;唇口、短颈、圆腹、浅圈足,造型浑圆。器内满釉,器身罩釉露胎较高,胫部处遗有的指印痕清晰、自然。这类制式的小口罐,在明代罐式中并不多见,其用途亦无文字的记述,估计作文玩或插小花之用。 腹主纹绘折技果,由于不事雕琢的写意笔法,画面有一种浑然天真、大拙为巧的气息。底部涩胎光洁,并泛有从胎骨中汲出的铁质斑点。(上海 高阿申)
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其功用最初主要是生活起居时焚香,以修身养性,或祭祀先祖、神明。以至于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香道”。进而流传日本、朝 鲜等国。至佛教传入中国,香炉自然地成为供奉佛祖的重要器物。当然,道教信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 香炉种类繁多,质料也 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其中历代陶瓷类的香炉更是窑口众多,造型迥异,除了礼佛,祭祖,还有一些制作小巧精美的香炉,成为文人雅...
炎炎夏日,若是头枕一清凉枕头,想必会大大提高睡眠质量。现在的枕头品种多如牛毛,什么棉枕、药枕、竹枕、木枕。但在我国历史上很长时期,普通百姓多是用陶瓷枕的。 老家曾有一间烧制陶瓷的厂,也曾烧制过大量的陶瓷枕头,只是名不见经传,不足为赏。可就是那个看起来还很粗糙的陶瓷枕,把我拉进了收藏陶瓷枕的“陷阱”,一发而不可收,而且还对研究瓷枕有着近似痴迷的程度。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朝时开始大量生...
古代铜佛造像,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凝聚,也是古代工匠高超制作技艺的体现,早已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尤其是铜铸造像以艺术形式表现生活的、文化的、宗教的、神仙的、名人的等等各种题材不胜枚举,向来深受收藏者珍爱。 这尊清代释迦牟尼铜铸像(见图),高26厘米,宽10.5厘米,造像头饰螺发,面相方圆,双耳硕大垂肩,敞胸式袈裟,眉如初月,垂眸睇视,双手自然置于 胸前,鼻翼丰憨,脸颊宽阔饱满,嘴角微...
时至初夏,古来画家多有以“夏”为题的画。元代画家王蒙,虽然传世的画不过20件左右,却也有三幅画以“夏”为题:《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和《夏山隐居图》。 《夏山隐居图》纵56.8厘米,横34.2厘米,绢本,浅设色,现藏美国佛利尔美术馆。图下方半是湖水半是岸,上方一峰耸峙,群山环绕,远岫隐约。山间林木浓郁,应是盛夏时节。近处水岸有茅屋数间,又有亭榭延伸水面,有妇、婢休憩其中,而一条板桥连岸...
此罐高16.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4.5厘米;器身施亮青釉,釉面平滑、晶莹。主题纹饰为鲭、鲌、鲤、鳜四种鱼,取谐音“清白廉洁”之意。四周辅以水藻、蟹、虾等水生动、植物。用笔细腻、构图饱满,画面具有大富大贵气派。然而,能享受到鱼、虾、蟹等口福的,多是些做官的。换言之,当了官,才会有此等福分。 圈足,胎骨质白、缜密、坚细。釉底内落青花双圈树叶形图记款。底部的釉面上,有较多针孔状小棕眼。棕眼...
崔白(1004年至1088年),字子西,濠州人。画艺精湛,深受神宗眷顾,补入图画院。他的花鸟画在继承徐熙、黄荃二体的基础上,别创一种清淡疏秀的风格,以工谨与粗放笔法交相搭配,发展出更为自然而富野趣的新风格。改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荃父子的浓艳画风。 为风曲折的衰草枯荷,是崔白绘画的特色之一,北宋文人对他的诗咏中,常可见“风蒲半折”、“风折枯荷”等语。似乎这并不是一般画家经常描绘的主题。与山...
中国古代铜器是精美绝伦光辉灿烂的艺术珍品,是华夏祖先创造的特征,它造型典雅别致,种类繁多。其中鼎类是古代铸器的大宗,它风格独特,纹饰华丽,铸制精美闻名天下。鼎类亦是古代金属铸器中使用时间最长,造型变化最大,所兼功能最多的一种容器。 中国的鼎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最初是人们用来烹煮和...
婴戏图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题材之一,艺术家通过描绘古代儿童玩耍、生活活动场景,来表达人们对子孙满堂,祈福吉祥的美好向往。从汉墓壁画场景中偶然出现儿童形象,到宋代惟妙惟肖、主题鲜明的婴戏图,再到明清瓷器、玉雕、竹木牙雕等各类艺术品上的婴戏图形象,都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民 俗文化内涵。 儿童形象在艺术作品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一件战国“猛虎食人玉佩”即有...
图中所示为清康熙吴之璠制竹雕“王乔飞舄”故事笔筒,高15.7厘米,乃取一竹节用浅浮雕及薄地阳纹法雕成,包浆滋润厚重。 筒身雕一男子坦腹而坐,双脚舒展,背后筐中盛满寿桃以及灵芝等仙药,一手持履。空中浮云缭绕,云间一凫振翅而飞。所雕系“王乔飞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十二上《王乔传》,讲述了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王乔,河东人。显宗时,做了叶县县令。王乔有神仙之术,每月初一、十五,常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