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5日,记者与地质专家在镜泊湖火山熔岩洞内考察时,发现了多处古人类的生活遗迹。经历史学者鉴定为唐代渤海国时期靺鞨族先民的生活遗迹。这是我市首次在镜泊湖火山熔岩洞内发现古人类遗迹。 当天下午,本报记者随黑龙江省地质专家进入神羊洞主洞口,对镜泊湖火山熔岩洞进行地质考察。在距离主洞口200米左右的洞穴内,记者发现了多枚疑似古陶片的黑色“薄石块”。 10月26日上午,记者...
经过3次发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至今已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专家认为,此处遗址极有可能为重构中国北方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 据鄂尔多斯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杨泽蒙介绍,乌兰木伦遗址内涵丰富,出土遗物数量众多,迄今已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骨制品、动物化石2000余件,还有大量炭屑等遗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
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 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石器 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发掘工作 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发掘两个多月来,发现了距今将近50万年可以初步确定为古人类用火的火塘遗址。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罗志刚告诉记者,能控制火、用火加工食物,是人类踏入文明的重要标志。 四五十万年前的直立人火塘遗迹、比人类生存年代更早的犀牛和熊化石、1...
黄万波正在细观化石埋藏情况。 (资料图片) “80岁高龄,本该是在家颐养天年的年纪,您为何还坚持工作,甚至亲临野外考古发掘现场?”9月27日,记者在三峡古人类研究所见到了现已80岁高龄的黄万波,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古文化研究工作,如今一个甲子过去,这份执著已不可能放得下。”黄万波这样回答。在之后的采访中,黄万波从容地...
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的BK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骼化石带有石器刻记,证明早期人类曾以它们为食(uux.cn)。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挖出过100万年前的食谱,因此考古学家了解早期人类饮食的唯一途径便是分析很早以前被吃掉的动物骨 骼化石。然而利用这种方法往往很难判断究竟是谁,或者说是什么,吃掉了这些动物。如今,研究人员通过对一顿以羚羊和鹿肋骨为主的史前大餐进行分析,确定了 一系列新的具有甄别作用的骨骼印记...
柳江人3D复原头骨通过上颌侧门齿处矢状面分割图,示内鼻底位置及表现的类型(吴秀杰供图) 本文使用的东亚直立人及早期智人表现的双层型内鼻底模式(吴秀杰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研究生潘雷及美国合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地古人类化石鼻腔底部形态 类型的对比,发现东亚地区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双层型内鼻底”的出现情况也非常高,与尼安德特人没有显著差异...
这些动物骨骼能够保存下来,都是因为被钙质侵入,已经变成了化石。 记者 金松 摄 按照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的布方,考古人员正在安排发掘工作。记者金松摄 你见过百万年前的犀牛吗? 你能想象出近百万年前的动物留下的牙齿化石吗? 你知道什么动物的粪便能成为化石留存几十万年吗...
永州道县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掘出的部分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近日在永州道县对福岩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发掘,昨天,专家发掘出8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测定,距今已有3万5千年至10万年左右,由此判断,早在3万年以前,就有人在道县的福岩洞生活。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在道县乐福堂乡后背山福岩洞内进行发掘,至昨天共发掘出8颗古人类牙齿...
近日,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副研究员敖红将主要地磁极性带与极性漂移事件相结合,运用地磁极性漂移事件的年代有效约束了泥河湾盆地飞梁和兰坡两处古人类遗址的年代。相关结果为我国北方在150万前已具有早期人类活动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据研究人员介绍,泥河湾盆地是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带上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内出露了良好的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其中保存了大量古人类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目前在盆地发现的旧石器...
对神秘泥河湾遗址群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而对它的科学开拓应追溯至20世纪初来搜集古生物化石的一些西方传教士。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考古学家来此考察。泥河湾遗址群已成为中外考古专家研究世界古人类的文化宝库。1921年,法国传教士文森特来到泥河湾村传教,他在村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贝壳、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并把化石发现情况和泥河湾村一带特殊的地质地貌告诉了同在中国传教的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
中外学者关注泥河湾 泥河湾,这是一处在公众视野里“默默无闻”的遗址,但在学术界,它的名字响彻中外。周六,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办公室里,记者专访了我国古人类研究专家、副所长高星。 泥河湾为什么这样重要? 记者:请您谈谈在泥河湾工作的情况? 高星:我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就读的时候就对泥河湾耳熟能详。到科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到遗址参观过。1990年我首次有...
专业学术集刊《炎黄文化研究》近日刊载的一篇研究论文,首次鲜明地提出了“武陵山地域是中华远古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中心地域”的重要观点,“推导出中华人类及其远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可能是武陵山地域的基本结论”。 这篇题为《中华人类与远古文明探源——基于武陵山地域的考据分析》的论文,聚焦于《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界定的武陵山地域空间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