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采矿场的工人们发现爆破开来的石头里常常会有类似动物骨骼的化石标本,后来一位乡民将一块动物化石拿到了大连自然博物馆,引起古生物学方面专家的注意。 今年8月至10月间,大连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骆驼山古动物化石抢救性清理小组,组织多批次人员对该化石点进行了集中的抢救性清理。 目前,对该遗址的发掘面积100多平方米,发现化石超过30种。 根据洞穴...
昨日,记者从道县有关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取得福岩洞洞穴堆积、化石来源、准确的年代和环境等方面的数据,综合评估和验证该遗址的价值,10月30日至31日,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吴秀杰研究员和邢松博士的陪同下,来到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古人类遗址考察。 西班牙专家一行首先深入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内对化石出土点进行现场观察研究,拍摄相关相片,与我国研究...
牛坡洞遗址出土的绳纹陶片 资料图片 记者日前在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的牛坡洞遗址发掘现场了解到,这里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以及绳纹陶片等重要发现有望揭开华南古人类之谜。 据牛坡洞遗址考古队现场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专家付永旭介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华南地区的史前人类考古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如文化类型、分期等。为了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中国考古...
记者日前在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的牛坡洞遗址发掘现场了解到,这里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以及绳纹陶片等重要发现有望揭开华南古人类之谜。 据牛坡洞遗址考古队现场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专家付永旭介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华南地区的史前人类考古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如文化类型、分期等。为了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中国考古界的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设立了“哲学社会...
近日,泥河湾考古工作又取得重大发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队伍历时近两月,在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附近的一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包含石制品、哺乳动物骨骼碎片、鸵鸟蛋皮装饰品、烧骨等2000余件以及三处灰烬堆积。根据以往测年数据,推测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用火痕迹为约1.3万年前当地古人类所使用而遗留下来的。 笔者在挖掘现场看到,科研人员正在按照标准...
涌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即将竣工 乐平市涌山镇鸡公山南面的山脚下,“涌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拔地而起。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年底将向公众开放。 谁能想到,这栋颇有气势的建筑,是由当地村民徐裕西斥资200多万元建设的。为了建博物馆,年逾古稀的徐裕西卖掉了他唯一收入来源的加油站,并举债百余万元。 倾其所有保护遗址 乐平市涌山古人类洞穴遗址,至今仍鲜为人知。1962年,中科院专家在...
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被学者称为浙江史前文化“双璧”,在余姚和余杭发现的这两处文化遗址,让我们知道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玉器。都市快报文化中心“小读者艺术游学”活动的第五站就是探究这两个史前文化——9月6日(本周六),我们将邀请20户亲子家庭(孩子年龄9-14岁之间),走进西湖文化广场内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启这次“历史文化”游学之旅。 ...
本周一(8月25日),一份研究表明,较之拥有更大大脑的现代人类儿童,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在南非发掘出土的300万年前古人类儿童头骨中发现任何有关颅骨软颅之类的迹象。针对汤恩幼儿(TaungChild)化石是否可能代表了融合头骨最早迹象的长期争议,此次研究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最新的贡献。图为1924年发掘出土的3岁古人类幼儿头骨遗骸化石。它作为在非洲发现的首个早期人类化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地区是否是...
近日,民间考古人士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距今万年的古人类生活遗址”的消息引起考古界和网民关注。对此,文物部门回应称,该发现仅是一条考古线索,其本身不具备独立的考古价值,具体情况仍有待考证。 独立学者、作家殷谦于7月15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称,其在怀仁县隐居3年独立考古,发现了“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该遗址距今9900年到10900年之间,比新石器早期的两个代表性遗址南...
记者14日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文物局了解到,该县考古工作人员在日常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馆长吕东风介绍说。 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解峪乡解村西200米的一个二级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南临黄河支流板涧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达4.5万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达...
记者14日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文物局了解到,该县考古工作人员在日常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馆长吕东风介绍说。 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解峪乡解村西200米的一个二级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南临黄河支流板涧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达4.5万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达3米,裸露着十几处灰...
殷谦用仪器检测出土物品 石器测定为古人类遗物 14日,山西省怀仁县文化局传来消息称,独立学者、作家殷谦在该县隐居3年独立考古,发现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该局现正上报上级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权威论证。 今年37岁的殷谦以笔名“北野”闻名中国当代文坛,他9岁开始发表文章,16岁出版的长篇小说《花开花落》被拍摄成同名电视剧。迄今,他已出版包括小说、散文...
6月30日,在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内,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发掘工作。当日,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此次考古发掘由中科院以及宁夏考古专家共同开展,并有国外考古专家参与。据了解,水洞沟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自1923年首次发掘以来,已经历过5次正式发掘,出土了5万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
凌家滩先人用废的石斧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凌家滩时期稻壳印痕 正在发掘的壕沟遗址现场对外开放 在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文物局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共考古开放日”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凌家滩遗址现场临时展厅、内环壕发掘现场及凌家滩考古工作站相关文物陈列等,前来参观考古现场的除了市民代表,还有70多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