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台山深处发现炮楼

羊台山深处发现炮楼

专家称很罕见,推断其建于1920年

晶报讯(记者吴思静通讯员范明李邵平/文、图)羊台山翠绿的龙溪谷掩映着一座记录了百年沧桑的炮楼。近日,在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专家们在羊台山发现了一座三层架构的炮楼,专家兴奋地称“炮楼隐藏深山很罕见”。

炮楼隐藏深山实属罕见

昨天,记者随大浪街道工作人员爬上羊台山。从羊台山森林公园拾级而上400余米,便可看到龙溪谷里一座白色小楼若隐若现。炮楼坐南朝北,置于开阔处,周边树木葱郁。顶部是红黑相间的朱砂修饰,但现在只剩下一根横木,承载着少许瓦片。炮楼前还有一张长满杂草的乒乓球台,据介绍,炮楼是三层架构的,长5.2米、宽4.3米。

最初,考古专家们并没有想到隐藏在此的是一座炮楼。“一开始从居民那里采集到的信息是一座‘方形灰白色小楼’”宝安区文管办工程师王相峰说,顶部红黑相间的朱砂修饰是深圳地区炮楼的特有风格。他说,炮楼作为村民的防御工事,通常随民居修建在平缓地势,而今隐藏深山实属罕见。

据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张一兵博士介绍,根据砖石造型、炮楼建筑风格初步推断,炮楼附近的村落始建于清代中后期,炮楼建于1920年左右。炮楼的天台是对角燕子窝形,是典型的一炮楼一民居的‘一挂一’式。该炮楼对研究近百年来原龙华地区村落作息特别是迁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曾有村落在此居住

据张一兵分析,炮楼隐身山谷,说明这里曾居住着一个村落,炮楼建筑气派,所用石块巨大,推测该村落规模不小。

既然曾经有村落,如今村落的村民迁徙去了哪里?带着疑问,记者到处寻找当地老居民寻根问底。在村民们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大浪护林队的队长廖石辉。他告诉记者,炮楼所在的地方客家话称“鸡斑坑”。“小时候听老人说有村民在那里进进出出,但后来就不再有人提起了。”廖石辉回忆道,当时老人们曾说“鸡斑坑”的村民翻过山脉,将村落迁到福田梅林一带。实际上,现在还有人回来祭奠。

山上还有一个消失的村落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原来羊台山上还有另一个已经消失了的村落。大浪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鸡斑坑”向上攀登羊台山,在海拔239.4米处也有一个“遗失的村落”,被称作“麻风堂”,那里已是密林遮掩,无法出入。

炮楼资料

炮楼结构:高三层,长5.2米、宽4.3米

专家推断:炮楼建于1920年

相关数据:深圳现存炮楼550座,其中宝安区200座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