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河北日报消息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浙江良渚遗址(前5300———前4000年)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员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
良渚古城南城墙遗址 良渚古城西城墙遗址 良渚古城北城墙遗址正在挖掘中 在余杭民间流传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良渚遗址有着惊人发现的传言,终于得到官方证实。昨天,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布,在良渚遗址莫角山四周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完整的古城墙基址,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古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专家称,这一重...
西面城墙发掘点,当年城墙的石头规则地排列着 考古人员29日在浙江杭州宣布,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新华社 良渚古城,是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市遗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专家称之为“中华第一城”。 ...
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 权威专家称为“中华第一城”,是堪比殷墟的重大发现 良渚古城北城墙遗址正在挖掘中 良渚古城文物 昨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外界公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18个月的努力,良渚文化考古勘探工作获得重大成果,在莫角山四周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完整的古城墙基址,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据了解,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
一条铺满石块的河沟 回顾这座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要从去年6月的一天说起。当时,为了配合良渚遗址重点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发掘中,发现了一条良渚文化时期的南北向河沟。 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立即对河东岸高地做局部解剖。他们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砌而成的,厚度近4米,底部铺垫有人工开采的石块。由此,考古队员初步推测,葡萄畈村所在的南北...
根据葡萄畈遗址的发现和推测,省考古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在莫角山周边的考古调查,并得到了批准。今年9月,在莫角山北侧的河池头村发现了东西分布的底部铺垫石头的类似遗迹,东段与雉山相接。10月下旬,在莫角山东侧找到了南北向分布的相关遗迹。11月找到了莫角山南侧的相关遗迹。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种底部铺垫石头的遗迹应是良渚文化时期围绕莫角山四周的古城墙。 昨天,在考古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踏上了五千年前的西...
经过近一年半的考古发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揭露,在1.8万平方米发掘区内,首次发现了集居住区、手工业区、祭祀区和墓葬区于一体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遗址。12月11日,记者在遗址发掘现场采访时,省考古所所长、我省著名考古专家孙新民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面积商代晚期功能齐全的小型聚落遗址,对探讨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其学术价值较大,该遗址已被中...
12月10日,考古人员通过对攸县网岭镇荷叶塘村新发现的一处古墓群,进行连续几天的发掘考查,认定这是一处汉代古墓群。这也是该县迄今发现的又一处较大规模的汉代古墓群,对研究该县历史和人文风俗具有较大的考古价值。 不久前,施工人员在该县网岭镇荷叶塘村利用挖掘机作业时,突然在一个山坡边挖出一些砖块等东西,经进一步深挖,发现是一群古墓,遂立即报告县文物保护部门。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出...
鸡笼山一号石室甬道 考古工作者向人们展示从鸡笼山一号石室中挖出的文物 一号石室出土的弯月形玉饰件 一号石室出土的玉瑗 一号石室出土的瓷碗等文物。记者 濮建明 摄 一号石室外景。 目前仍在发掘清理中,虽然墓主身份难以判断,但猜测其王位不会比真山大墓墓主吴王低 鸡笼山石室土墩抢救性考古挖掘已进行了一个半月,目前仍在发掘清理中。昨天,苏...
广西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何村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最近,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何村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文化遗物,尤其是出土的双肩蚌器和折肩陶器,这在广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较为罕见。专家初步判断,何村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目前,考古发掘正在进行当中。 据介绍,何村遗址属...
经过阿房宫考古队5年多的艰苦工作,秦阿房宫遗址考古勘探与部分试掘工作已基本完成,在135平方公里范围内没发现与阿房宫前殿同时期的秦代建筑遗址,确定了未建成的秦阿房宫的范围与现存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是一致的,即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未建成的阿房宫。 自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成立阿房宫考古队以来,考古人员首先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勘探与部分发掘工作,发现这...
记者今天从河南省文物局了解到,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及窖穴、房基、陶窑、水井等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这次考古共发掘灰坑600多座、墓葬60多座、灰沟2条、房址15座、水井9眼、陶窑6座、灶坑2座、祭祀坑7个。在祭祀坑内,发现有完整的或经过大...
记者从邯郸市委宣传部获悉,河北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涉县木井乡木井村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古建筑17处,多为明清建筑,碑刻2处,古遗址3处,其中一处为仰韶。新发现的木井仰韶文化遗址,把木井的村史提前了五千年。 据介绍,考古人员在木井村外耕地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最常见的红顶钵,另有新石器时代石斧、石球,商周的陶片,汉代的瓦片等等,一直延续至宋。说明木井村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有人类居住。由于古代自然条...
12月9日,南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南昌市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工地挖掘东晋古墓。目前发掘出距今约1600多年前的古代“名片”、“印章”等珍贵文物。据南昌市博物馆李国利馆长介绍,这座古墓是9月14日发现的。梅湖古墓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行了11天,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古墓即可发掘到古墓的后室,那时墓道、甬道、前室和后室4大块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揭开梅湖古墓的...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配合市内基本建设,在郑州市西开发区发掘清理一批古代墓葬,共50座,其中战国墓葬35座,东汉墓葬15座。 据介绍,35座战国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3米,宽2米,深2~4米不等,从残留痕迹上看,多为单棺或一棺一椁。出土完整器物均是泥质灰陶,器型有陶鼎、陶豆、陶壶、陶罐、陶釜、陶盆等。 东汉墓共15座,早期盗扰严重,墓葬形制不规律,墓室多为长方形,壁较规整。墓内出土陶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