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郧县辽瓦店子遗址、郧县乔家院墓群、武当山遇真宫遗址昨日被评为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2006至2007年度三大重要考古发现。记者昨从省文物局获悉,这是经过初选后,省文物局聘请省移民局、省南水北调办、省社会科学院、省考古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经过投票评选出的结果。 发掘面积相当于三个洪山广场 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南水北调办主任王风竹昨日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湖北库区规划总发掘...
近日,在安庆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安庆市博物馆考古队对开发区内叶祠村寺拐组一处清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碑文记载,该碑立于清光绪七年,书写碑文的作者是经历清代末年道光至光绪四朝的晚清重臣毛昶熙,当时其为荣禄大夫、翰林院编修、工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墓主是马莘,男主人曾被钦加布政使司衔赏戴花翎,署理直隶长芦盐运使司天津河间兵备道,另外还有诰赐封二品、五品封典国学生,赐封三品封典贡...
大报恩寺遗址处首次发现了地宫 我国唯一一座被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金陵名刹大报恩寺被世人称作“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自去年3月起,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开始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近日,发掘有了重大进展———在该遗址处首次发现了地宫,并在附近的水井中发现了部分精致的佛像。 据专家介绍,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
南充发现乾隆帝侍读墓 昨日,有市民称在南充嘉陵区金宝镇大悦沟村发现一片古墓群,10多座古墓聚建在一处山坡上,整体保存完好。有关人士初步考证分析,这片古墓群的历史至少已有250多年。主坟内葬的可能是乾隆皇帝侍读的何以善。 记者看到,这些用青石砌成的古墓的碑石上雕刻有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图案,其雕工精细,表情细腻。在古墓群中有一个主坟非常大,像是贵族或是官员的坟墓。据当地年长的村民透露,听老辈...
妹子山在当年究竟是什么地方,为何会出土大量墓葬?对此,附近居民讲述了一个传说:妹子山,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埋葬妹子的地方,并且是意外丧生之人。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针对民间的这些传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何佳则表示,“妹子山埋一些非正常死亡的人,还只是一个传说,从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只局限于近代和明清,从更远来看,应该是正常死亡的。” 在上周长沙妹子山工地出土两...
记者昨天从市考古部门获悉,考古工作人员近日在城北乡三星村发现一匹石头雕琢的马,现基本确认为明代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据悉,这匹石马因为村民搬迁被遗弃到一个建筑工地上。考古人员对石马身上的花纹制作工艺进行鉴别后,确认这匹石马出自明朝。 市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石马的特征符合明朝那个时代特征,且这一代在历史上文物部门曾经发掘过明代墓葬。据了解,明代贵族墓前大多铺有神道,而神道两边均建造有石人...
1月5日上午,记者接到报料,在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大悦沟村,发现一片古墓群,10多座古墓聚建在一处山坡上,整体保存之完好较为少见。据有关人士初步考证分析,这片古墓群的历史至少已有250多年,其建成期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墓中所埋古人均为当地何姓祖先,其中曾任大清翰林院典籍、曾陪乾隆皇帝读书的何以善的儿子就埋在这片古墓中。 当天下午,记者赶赴大悦沟村看到,在树木茂密的山坡上分布着一片古墓群,墓碑呈暗...
郧县辽瓦店子遗址、郧县乔家院墓群、武当山遇真宫遗址昨日被评为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2006至2007年度三大重要考古发现。记者昨从省文物局获悉,这是经过初选后,省文物局聘请省移民局、省南水北调办、省社会科学院、省考古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经过投票评选出的结果。 发掘面积相当于三个洪山广场 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南水北调办主任王风竹昨日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湖北库区规划总发掘面积3...
福建省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在测量孙悟空“白衣秀才”木雕神像。 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顺昌县岚下乡黄墩村发现了一尊孙悟空前身“白衣秀才”的木雕神像。 据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副研究员介绍,这尊“白衣秀才”木雕神像置于黄墩村海拔695米歧头山冈“通天亭”的神龛内。这座通天亭建于明清时期,坐东朝西...
记者今天(4日)从丹阳市文化部门了解到,经过南京博物院考古所人员一个月的考古试掘,丹阳葛城古城址的城墙、城壕均有新发现。 在对遗址进行全面勘探的基础上,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城址上选择不同方位、不同的功能区进行试掘。截止到目前,试掘探沟6条,发掘面积355平方米。通过对主体城墙的试掘,考古人员已确定葛城存在于春秋时期的两道城墙,由于建造时间有先有后,存在明显的叠压关系。同时,城墙以外已发现...
近日,位于太湖南岸地区的天子湖工业园楚文化古墓发掘现场首次发现了一把保存完整的古琴,与此同时还出土了一大批的鼎、盒、钫、耳杯、木梳、玉篦以及部分丝织物、漆器等文物。此次出土的棺椁保存相当完好,均系楠木和红木系列木材制成。 工作人员从一棺一箱组成的墓葬中,依次发掘出了2具三足鼎、2个盒、2具钫、4座木俑、6个耳杯,以及木梳、玉篦、漆酒杯各一件。最后出土的陪葬品古琴引起了专家的高度关注。安吉县博物馆...
宋代,流行着一种奇特的葬俗,夫妇同葬一座双室墓,但双室之间用一道隔墙隔开,宋代文人苏东坡称之为“同坟而异葬”,这种墓葬在南京江浦宋代张同之墓室中曾有发现。但是,在宋代以后,这种葬制基本消失,采用者极为罕见。昨日,南京市博物馆一支考古队在江宁谷里发现了一座明代中晚期的夫妇“同坟异葬”墓,在昨日对一号墓室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墓主尸骸以及铜镜等精美文物。 差...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日前披露:该院近期在郑州市上街区的一处考古工地上发掘了一批晋、唐时期的墓葬,出土大量重要文物。在一座墓中出土的两件唐代青花塔形罐非常罕见,填补了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长期以来未发现完整唐青花的缺憾,其中一件瓷器的腹部非常明显地绘有一幅古代“曲棍球”图。 张松林说,这处墓地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西4公里的一块耕地中,西距巩义市黄冶唐三彩遗址19公里。...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完成了重庆合川区东城半岛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文物点41处,丰富了嘉陵江流域的考古史实。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发现的41处文物点包括地下文物27处、地面文物14处。其中,地下文物包括商周至宋元时期遗址9处、汉代至明清时期墓葬18处,地面文物包括古街区、古建筑、石刻造像、碑刻、古桥和古井等。 考古专家指出,此次考古调查收获颇丰,发现的文物点不但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包含了从商周...
在杭州市余杭区发现的一批直径只有3到5毫米的化石,经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戎嘉余先生鉴定,被确认为是距今约4.4亿年、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的腕足动物化石,这是当时活跃在地球上的深水壳相动物的主要种群。 “这是全球唯一的发现,是目前已知的奥陶纪末期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研究,今天,戎嘉余院士向本报宣布了这项科研成果。他说,这批化石群,对研究古生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