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高高的峻岭,齐膝的深草,蜿蜒的石径,深褐的块石……一条古道静静地盘亘在苍岭的大山深处。近日,缙云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条括苍山上的名岭——苍岭古道,她是古代婺州、处州通往台州的交通要道,史称“婺(金华)括(台州)孔道”。苍岭古道西起缙云县壶镇镇的苍岭脚村,经过黄秧树、槐花树、冷水、黄泥岭和海拔800多米的南田等村,出风门后,下岭五里多,直到仙居县的苍...
陕南地区文物普查从石泉县展开,自2008年3月16日至3月31日田野调查结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首次发现“中池花屋”(民居)外,又有多处重要发现。 一、首次在石泉县发现旧石器文化点——“山岭子旧石器地点”。该遗址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池河旁的山岭子,发现了一批砍砸器、石核、手斧等石质器物,专家断定其为一万年以前先民打制的劳动工具,系该县首次现。其中的石斧...
3月26日记者从开封市文物管理部门获悉,杞县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一石椁木棺墓葬。 该墓葬位于杞县五里河镇,内为木棺,外包石椁,石椁石材厚约0.1米。普查人员在墓葬现场发现一块墓志铭石碑,碑额文字为篆书,为“明故太学生西埜先生墓志铭”;正文为小楷书,记载墓主人的生前事迹。 这是开封市首次发现石椁木棺墓葬,对于研究开封地方史、明代墓葬葬具及埋葬制度等有着重要的文物...
陕南文物普查试点近日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展开,图为该县明代城门,其特别之处在于里面是石片外面包砖。图为汉中市文化文物局文物科科长李烨在城门顶上以GPS卫星定位系统,确定该文物的经纬坐标。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首次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 陕西石泉的明代城门、清代花屋、崖墓,成都双流的清代陈家水碾、清中期的农家四...
3月18日,陕南文物普查试点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展开,首日即在该地区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古民居花屋。该民居是一院一井一庭两厢结构,现存两进,梁为七架,是规格较高的建筑形制,两边偏房已经垮塌,但布局基本完整。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作为文物大省,结合本省实际实行省市联合组队、逐县普查的形式,陕南石泉县是其中一个试点地区。 陕南文物普查试点今日在此间安康市石泉县展开,首日即在该地...
近日江山市文物普查队深入大陈乡、双塔街道新塘坞村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大量清代石灰窑遗址群。据《江山市县》史料记载双塔街道新塘坞村石灰窑所产的石灰,于1915年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奖。 双塔街道新塘坞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现存明末清初徐氏宗祠和部分古民居,该地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丰富的生灰岩、石煤,有六亿年前的海藻类化石,还有三叶虫、笔石等化石。在新塘坞村的绕枧山上,发现十多个清代石灰窑遗址,从...
济南又新发现了52处文物。记者29日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第三次文物普查试点已经完成,在对69个村庄的调查中,新发现了52处文物,其中不少文物的价值都比较高。 据介绍,今年1月8日,济南市启动了文物普查试点,对历城区王舍人镇和郭店镇开展了野外文物普查。普查人员共走访了69个村庄,其中王舍人镇38个村,郭店镇31个村,总共调查文物点59处,其中复查大辛庄遗址、流海村飞虹桥、山头村宏济桥等7处,沙...
近日,田林县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该县八渡瑶族乡央茶屯附近发现一处稻米炭化古遗址。经深入现场勘察,初步认定窑里黑得像木炭,细得像稻谷的东西是古代的稻米因长期埋藏而炭化,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目前,该县已把该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欢迎考古专家前来考证。
残缺的横省石牌坊 修复后的横省石牌坊 9年前,一座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牌坊——横省石牌坊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畔横省村被发现。如今,经过能工巧匠一年多的打磨,“国宝”横省石牌坊终获重生,呈现出800年前的“旧貌”。自今年1月6日正式开放以来,短短几天时间就迎来了上千名游客。 文物普查中偶然的重大发现 1999年6月,1200名业余文保...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文物管理所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人员在九华山转身洞景区发现了一座明代全石结构建筑遗址。 “一般的房屋大多是以土梁、木梁建造而成,这种基本以石料建成的房屋,比较罕见,同时也是在九华山发现的第一处全石建筑遗址。”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冯建辉说。 目前,对于这座“古石屋”用途的考证,尚无定论。
12月18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自今年10月确定高安市和靖安县为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县市以来,两地积极组织文物队伍开展对重点地区的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10月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高安市博物馆,联合对高安市华林山镇周岭村造纸作坊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20多处沤竹麻坑,2座纸槽房遗址和16座水碓,还出土了晚唐五代的青瓷,宋代釉口刻花影青瓷,元代白口青白瓷,明代青花瓷以及砚、钱币、铜...
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在鄞州区进行实践
上个月底,2007年度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启动仪式在舟山市举行,水下考古队员驻扎在舟山册子岛乡进行水下考古。一个月时间过去了,由于天气等原因,今年的水下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将等明年春暖后继续开始。那么,此次水下考古工作成果如何?他们是如何进行水下考古的?昨天,本报记者跟随水下考古队出海,探源深藏海底的海上丝绸之路。 两船并进,前往探测区 经过前期调查,这次水下考古的范围主要划分为三大区...
今天上午,本市召开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动员部署大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本市已知不可移动文物达4000余处。这次文物普查是本市当前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普查对象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等。 普查将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对已登记的4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上海还率先于全国对近现代优秀建筑采取有效保护...
中广网拉萨7月12日消息(记者琼达)7月12日上午,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在拉萨举行文物普查动员大会暨培训班开班仪式,正式启动西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西藏是全国文物大省之一,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支持下,西藏分别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了大昭寺、布达拉宫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完成了对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