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天台县普查工作队在平桥镇张思村发现集多个完整的四合院、“三推九明堂”及宗祠建筑为一体,规模宏大的古民居群。民居群大多为清代建筑,保存完好,古迹众多。其中有三个宗祠建筑:陈氏上宗祠、陈氏下祠堂、龙光陈公耑祠。陈氏上宗祠里有明嘉靖年、清乾隆年碑记各一块。龙光陈公耑祠的门头上的额、枋、升、斗等全用石作,在天台已成孤例。雀替雕饰精美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透着一股浓浓的文化味...
日前,宁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宁海县胡陈乡联胜山洋村进行实地考察时,意外的发现一套比较完善的引排水系统渠道。 此引水渠道因地制宜,为清代所凿。它引取山间自然渗漏之水,通过简单的卵石叠砌的水道口汇总一处,并在群众居房的角落处发现排水沟,将引水及排水相互连接,组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引排系统,既满足村民食用及日常所需,又传递着节约方便的和谐理念。 此排水沟处有较明显石槽,应为关...
昨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截至目前,鞍山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普查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8处。 据了解,普查队员对海城析木镇的15个行政村进行实地普查,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8处,有民居、墓葬、石棚、石刻、窑址、庙址、烈士墓等。其中在小北寺遗址发现辽金瓷片及带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残件,极具研究价值。同时复查不可移动文物6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析木石棚,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塔,市级重点文物保...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当中,在长沙宁乡县老粮仓镇一个村民家中,发现了不少的“宝贝”石头。专家鉴定发现,这些石头均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所使用过的石器,专家也由此发现了一个面积达2.3万平米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宝贝”石头出自新石器时代 在宁乡老粮仓镇唐市村村民戴端维家中,记者看到了一堆被称为“宝贝”的石头。据老戴介绍,他的这些...
昨日记者从鞍山市博物馆获悉,截至目前,鞍山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普查试点工作先期考查中,新发现18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新发现的墓葬较多,在某遗址发现辽金瓷片及带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残件,极具研究价值。 据了解,此次共发现的18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包括民居2处,墓葬8处,石棚1处,石刻1处,窑址1处,庙址2处,烈士墓1处,聚落址1处,古井1处。同时复查不可移动文物6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析木...
5月10日,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拍摄的刮削器、细石叶、石盒等细石器。近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精河县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处古驿站附近,发现了八块大小不等的细石器。据参加此次普查工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教授张铁男介绍,这些细石器包括刮削器、细石叶、石盒等,距今3000年到4000年,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首次发现。...
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4月25日顺利完成了河北省首站———邯郸站的文物普查的任务,在邯郸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465处。昨天晚上,我省文物普查队人员已开赴承德进行普查。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此次普查工作队由我省6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由于邯郸实地文物遗存极其丰富,文物新发现超出预期,故原定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的工作,延迟至今年4月完成。 据了解,此次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极大,内...
自开展野外普查工作以来,桐庐县文物普查队陆续发现了一批明代名人墓葬。 俞谏,富春江镇俞赵村人。据调查,墓在文革中被毁,一些石像生、石板等构件被埋于地下。墓地现已改为菜园。此次调查发现了俞谏的墓志铭。据民国《桐庐县志》记载:俞谏(?—1524),字良佐,孝泉乡人,少颖异,气宇宏敞,幼学于杨邃庵之门,登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山东长清知县,后历任南京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世宗即位,召谏...
近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河北省普查第一站邯郸地区文物普查田野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8日,普查队将移师承德,预计国庆节前完成承德地区文物普查工作。 经初步整理,此次普查在邯郸地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465处,其中古遗址989处,其中包括15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石器加工场,证明了自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来古人类就一直在河北省的该地区繁衍、生息。 发现1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在邯郸地区的文物普查中,...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咸阳渭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新发现文物点 51处,其中明清渭河古桥、西毛村秦代建筑遗址为两处重大发现。 明清渭河古桥遗址位于渭河主河道中,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24米余,其南段露出水面的木桥桩共有14排760个木桩。遗址区散布大量的遗迹和遗物,计有木桩、石头、残碑块、石碾、带穿石器等遗物。其中一部分因石上有铁铸痕迹,和渭阳渡遗址的遗迹现象如出一辙。该遗址的发现对...
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部门获悉,洛宁县城郊乡寨沟村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块刻有“村规民约”的清代古碑。 据介绍,此碑立于清“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甲八月十一日”,距今已有170多年。碑阳刻有“皇清”二字及飞龙图案,四周镌有“富贵不断头”花边,碑心是正楷“创建关帝庙并舞楼旗杆碑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