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石泉文物普查又有重要发现(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陕南地区文物普查从石泉县展开,自2008年3月16日至3月31日田野调查结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首次发现“中池花屋”(民居)外,又有多处重要发现。

一、首次在石泉县发现旧石器文化点——“山岭子旧石器地点”。该遗址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池河旁的山岭子,发现了一批砍砸器、石核、手斧等石质器物,专家断定其为一万年以前先民打制的劳动工具,系该县首次现。其中的石斧,型制标准、科学,锋利尖锐,尤为珍贵。发现者刘顺民先生是从事数十年的老考古工作者,他凭着丰富的旧石器文化知识和田野考古经验,从推土机推出的十余米深的土层中,辨别出了这些不起眼的宝物,为陕南地区的文物普查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二、发现三处大型子午道驿站和兵站性质遗址。其中“谭家湾遗址”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遗迹遗物十分丰富,文化堆积厚达4至5米。据发现者闫毓民研究员介绍,该遗址上世纪曾经出土汉代鎏金铜蚕和铜镞等文物,后未进行深入调查,亦未发现建筑遗迹。此次发现的板瓦、筒瓦、陶器残片,证明以前的器物非孤立存在。另外,溯池河而上,发现了“郭家坝遗址”、“万家宝遗址”,均在子午道上,三个遗址之间距离大约在三十里左右,符合汉代设立驿站的基本规律。

三、发现“储家民居”(新庄花屋)。占地114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80平方米。清代道光年间所建,保存基本完整。建有六个天井,八栋房屋。雕梁画栋,旧韵犹存。一九四九年后曾做学校和乡政府,现为六户农民居住。据张在明研究员介绍,此“花屋”建筑通面宽达71米,呈不对称布局,实为奇特、罕见。发现者赵建刚队长,为调查清楚该民居情况,反复勘察测量,广泛走访群众,取得了详实的材料。

四、发现了“中坝造纸作坊”。位于中坝乡长安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残存厂房一间,水车一架,建造使用时间为民国时期。据发现者施昌成甫研究员介绍,该作坊是盛产竹子的秦岭南麓地区重要的纸业生产场所,属石泉境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造纸作坊。

以上发现,仅为石泉文物普查新发现的200余处中的突出者。依此可知,此次全国文物普查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证明陕南地区文化遗存的丰富性和重要性。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