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考古有新发现:最早人类遗址又长近1000岁

长海县广鹿岛的小珠山遗址位于广鹿乡塘洼村吴屯,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大连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距今约有七千年,吴家村遗址也在该岛上。最近两个月,国家有关的考古人员再次赴岛对这两个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此次挖掘有重大的发现,吴家村遗址发掘出土完整的火炕遗迹更是十分罕见。此次发掘还将小珠山历史再次推前至公元前5000年,距今约7000年,比以前推进了近1000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制骨作坊

今年4月份,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组成的考古队来到长海县广鹿岛上,对小珠山和吴家村遗址进行了发掘,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掘是继1978年和2006年,考古人员进行的第三次发掘。此次考古挖掘在7月15日结束,记者来到岛上的时候,考古工作人员已经离开了,考古现场也已经被回填。

记者从考古现场的照片上见到,发掘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贝壳、石器、骨器等文物,还出土了野外灶址和房址等,中科院副研究员金英熙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在挖掘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分布整齐的柱洞和堆放在墙边的骨制半成品,而此次发现的骨器加工作坊,也是辽东半岛首次发现的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制骨作坊。在吴家村遗址发掘的火炕非常完整,经专家确认是目前辽东半岛发掘出土最完整的辽金时期火炕。

小珠山和吴家村遗址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此次考古工作结束之后,考古专家们对小珠山和吴家村遗址的概况做出了总结。小珠山和吴家村遗址,位于我市长海县广鹿岛中部,两处遗址之间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遗址之间直线距离为300米~400米,属于同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小珠山遗址,位于广鹿岛吴家村西小珠山东坡上,山顶较为平坦,最高点海拔约为28.6米。小珠山遗址东侧有一条小河,自南向北流入黄海,与黄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300米。该遗址是一处典型的贝丘遗址,文化层由大量的各种贝壳堆积而成。遗址南北约100米,东西约15米。该遗址文化层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也就是从距今6500余年前一直延续到距今4000年前。经过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发掘,共发现了8座房址、10座灰坑、10座野外灶址和数十个残存的柱洞。另外,出土了包括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角制品、贝制品等各类遗物数百件,发现了辽东半岛首次发现的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制骨作坊。

吴家村遗址,位于辽宁省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东丘陵台地上。该遗址也是一处贝丘遗址,遗址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00米,面积大于小珠山遗址。其主体遗存的年代相当于小珠山遗址的中段,但它延续使用的时间却比较长,最晚已经到了辽金时期。2008年对吴家村遗址的发掘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灰坑、灶址、柱洞等遗迹现象和大量的陶H器、石器、骨器等人工制成品。同时,还发现了辽金时期房址。房址保存较好,是一座完整的石砌的火炕遗迹,它是目前辽东半岛辽金时期保存最为完整、结构最为清楚的火炕遗迹。

小珠山历史再次推前至公元前5000年

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国家文物局成员、中国考古学资深研究员张忠培老先生今年已经74岁,此次他也来到岛上参与了挖掘工作。据张忠培老先生介绍,此次发掘将小珠山历史往前推了,以前认为这个地方有6000多年的历史,但是,最近两次的挖掘,把这个地方的历史推到了公元前5000年,也就是距今7000年这个时期,比以前的年代又推进了近1000年的历史。

至于历史文化方面,张忠培老先生介绍说,从现在的研究情况看,广鹿岛的根是东北。以前的考古学者曾认为,广鹿岛的根是山东,岛上居民是山东移民,但经过最近两次的发掘发现,尽管与山东的文化有联系,但是这只是在东北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山东文化的影响,和过去显现的山东的移民过来是不一样。

张忠培老先生觉得大家的认识已经在改变,从研究情况看,广鹿岛岛上居民不是山东的移民而是东北内陆的移民。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