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丽水市莲都区普查办在黄村乡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却金馆村的孝子牌坊因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柱石部分风化,抱鼓石缺损,牌坊顶部“圣旨”碑已掉落,被村民用于围猪栏,两只石狮子也被当地村民拿走,牌坊四周是牛棚、猪圈等,环境脏乱。 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文广新局局长汪强华高度重视此事,专程赶赴现场察看,当即制定了寻找失落碑文、石狮子和安装石碑、清理牌坊周边环境等措施,并...
董保华副局长一行赴富源县考察 检查普查资料 听取汇报 2008年7月1日至3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国家文物局普查办副主任刘小和、国家文物局刘大明、姚丞以及文化部、水利部、商务部、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领导、专家一行8人,到云南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8年度联合督察工作。在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云南省文物局局长熊正益的陪同下,督察组先后对昆明市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西山区红庙...
近日,省文物局与省地震局联合,决定加强地震考古研究工作,以做好地震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据了解,我省位于华东腹地,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震活动在中国东部处于中强水平。虽然我省最早地震记录始于公元294年,但据专家检验,我省有记载的5级以上地震历史仅为500年左右。 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相比较,地震的历史记载显得过于短暂。大量的史前地震和历史地震记录缺失,需要地震考古来进行甄别和弥补。 加强...
苏州文物普查人员日前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105处地上文物点。以民国建筑为代表的20世纪遗产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5个历史街区、39个历史地段,当散落在各地的历史遗产被重新发掘后,古城苏州的“历史家当”统计数据将再度被改写。 散布于苏州古城区中的大批明清建筑是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作重点,目前,这些中式传统建筑大部分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而建造于20世纪前半期的...
2008年7月4日至6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联合督察组一行在组长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军的带领下,先后听取了长春市三普办副主任刘宏宇和吉林省三普办主任翟利国局长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九台、德惠两市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又考察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督察组对我省普查以市(州)为单位集中时间、集中设备、集中人力开展工作和按照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的文化性质组织培训表示赞同;同时要...
日前,乐清市文物普查队在南塘镇南塘村普查时发现了一座建于晚清时期的天主教堂。教堂坐西朝东,占地151平方米,进深17.5米,呈规则的长方形,屋顶构造采取中国传统民居做法,硬山顶,进深五间,七架梁,内部梁架结构保持了晚清的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入西方建筑元素。教堂凳、礼拜凳、祷告台等宗教用品仍保存完整,教堂大门、窗户、神龛等在80年代初曾修改过。 根据教堂负责人陈春香所述,该教堂是由其太祖母拆资修建,...
黄岩区经过5个多月的文物普查,新发现了众多的文物普查点。同时,也发现了一批藏于民间的民俗文物。这些由不同功能组成的木质民俗文物,形制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日常酿酒用的原始作坊工具,织衣纺纱的传统纺织机,大量日常生活容器,以及适用于田间耕作的巨大龙骨水车。在西部宁溪镇上桧村一次征集民俗文物60余件。民俗文物源于生活素材,贴紧百姓,走近百姓。蕴藏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
日前,桐庐县文物普查队在凤川镇柴埠村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三座清代木柴行,座落在富春江南岸柴埠村。岸边均设有水运码头。这三座清代木柴行临江而建,靠近柴埠码头,分别为源昌号木柴行、协成号柴炭行、恒仁号柴炭行,其中源昌号木柴行规模最大。 源昌号木柴行,位于柴埠村北面村口,距富春江约十余米。建于清光绪。原有2幢独立建筑、2个台门、1个角门、前后2个院落及附属用房组成,分布面积1620余平方米。现仅存前后两幢...
近日,萧山区文物普查队来到义桥镇许贤片,实地查看了近现代重要水利设施─黄石垅水库。因水库未建之前,这里有一个地名叫做黄石庄(也称黄石垅),故命为黄石垅水库。现其管理单位是义桥镇人民政府。 据《萧山县志》记载:“解放前,萧山的西南部山区半山区,除少量山塘外,缺乏水利设施。解放后,逐渐修水库,解决山区浇灌。1956年12月,动工新建了第一座水库─黄石垅水库”。该水库位于许贤乡...
近日,松阳县文物普查队在西屏镇普查时新发现一处重要名人故居——何连奎故居。 何连奎故居位于松阳县西屏镇中弄,建于清末,建国后收归国有,由县房管处管理出租。该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13.3平方米,前厅后楼格局。前厅五开间二进四厢房,门厅三架梁,上施“卐”字纹天花。后厅抬梁穿斗结构,五架梁前后双步梁。五架梁上置花篮墩承。由虾弓梁和吊柱组合而成的三架梁。屋顶施望砖覆小青瓦,前...
最近,温岭市在坞根镇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座富于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王家炮楼。 王家炮楼位于坞根镇小坞根村。炮楼坐东朝西,木石结构,共四层。炮楼下宽上敛,底边长9.5米,宽5.9米,高9.5米左右。墙体用不规则块石砌筑,厚实坚固,厚约0.8米。炮楼外原有石砌围墙,今残存左侧一段,残长3.1米,厚0.75米。墙面开方形、券形窗,并密布枪眼。枪眼形状各异,有圆形、桃形、篓形等,内宽外窄。有木楼梯从底层...
石横镇的旅店遗址、湖屯镇的小店汉唐遗址、潮泉镇的孤山汉遗址、边院镇后黄清真寺等49处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近期在肥城市文物普查中被发现。 肥城市自3月10日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到目前已完成了121个行政村区域内的文物普查任务,共普查文物古迹66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49处,包括古遗址类11处,古建筑29处,近现代类16处,古墓葬3处,石刻类7处。 旅店遗址位于石横镇旅店村村北,遗址处原为古...
新岙村古戏台坐落于苍南县括山乡新岙村娘娘宫内。娘娘宫坐南面北,由门厅、正殿组成合院式院落,第一进门厅明间九架四柱,后部为戏台梁架,后檐柱与中柱间为抬梁式,五架梁上立短柱承脊檩,前带单步梁带双步梁,后檐出两跳,用垂柱,垂柱有花瓣头、花篮等,每跳悬柱间置镂空花板,下置花牙子,均镂空雕刻牡丹等花卉图案,屋面双落翼硬山顶;明间后檐与戏台搭接,戏台平面呈方形,分前后台,前台用木板并排直铺成台面,高出地面1....
日前,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钱仓镇普查时,发现多处创办于清末民初的传统老字号。 钱仓镇是平阳县南雁荡风景区南大门,为远近闻名的浙南古镇,五代时已称钱仓。据清乾隆《平阳县志·古迹志》记载:钱仓以石罅中有钱流出;一云,吴越钱王游此。北宋时即为温州四大镇之一,古时设有城堡,商业繁荣,饭店、客栈鳞次栉比,百姓生活富庶,相传“钱仓”因此得名。宋至清初,曾名前仓,为平阳通往福建...
日前,温岭市温峤镇上街村发现了一批精美石像生。据当地百姓所言,这批石像生原为附近大岭坦一座墓前所有,该墓早年间已被破坏,墓前石像生亦有遗失,后村民将剩下的一个石人、一个石羊、一个石虎移至上街村的戴氏宗祠内保存。 石人为武将形象,高2.2米,身宽75厘米,身厚60厘米。浓眉,大眼,须短而稀,面容丰润,体态安详。头戴盔,身披甲,双手交叉于胸前握剑,剑拄地。衣纹刻画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其中甲纹刻画尤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