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太原市“三普”文物普查二队,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王家庄村的“居贤观”内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写实性较强的明代寺观壁画。其壁画中典型的生活特色,生动的人物形象,浓厚的生活气息等都反映了明朝百姓们的生活现状。 居贤观(也称六郎庙),位于王家庄村的中部。始建年代不详,据屋脊题迹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复修。庙内正殿两侧山墙上保存有约20多平方...
史前猎豹新物种化石 上海科技馆的研究人员在甘肃发现一种史前猎豹新物种化石,表明最古老的猎豹来自中国而不是北美。 这是史前猎豹新物种的一个近乎完整的头骨,其大小和形状类似于现代猎豹的头骨。不过,相对于它的体长来说,这是一个大脑壳了。该化石的一些牙齿特别原始,表明它处于猎豹进化史的早期阶段。 中国研究人员的这一重大发现发表在12月30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猎豹是最快的陆地动物了,...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副主任高旭旌透露,丹江口北泰山庙墓群正进行抢救性发掘,已完成的发掘证实,这一墓群是南水北调湖北库区发现的规模最大而完整、墓葬数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楚国墓葬群,为进一步理清战国中晚期秦楚之争以及楚国的衰落提供了有力证据。 北泰山庙墓群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六组。高旭旌介绍,三年来,考古人员对北泰山庙墓群王家垭墓地、水牛坡墓地、吉家院墓地进行了多次发掘。据调查、...
在最新出版的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地考古发掘报告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在已发掘的40座隋唐墓葬中发现了6具白种人遗骨。据悉,这些经过人骨专家鉴定的隋唐时期白种人遗骨,在内地是首次发现。而出土的一枚萨珊卑路斯银币,则被看做是波斯萨珊朝通使中国或粟特商人在当地的遗留物。 从公元四世纪开始,就有粟特人移居中国,此后不断向内地发展。到盛唐时期,因经商、传教、留学和入质而来的中亚、西亚人更多。这些深目、高鼻...
晚唐五代的越窑有一种秘色瓷。从前人们提到它,都沿用宋代文献,说这种瓷器是五代十国时位于杭州的钱氏吴越国专为宫廷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至于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样,秘而不宣,后人只有从诗文里领略它非同一般的风姿。唐人陆龟蒙吟咏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
日前,考古专家在对尚志市乌吉密乡四方顶子山踏查时,从山上的遗址中清理出一块文字碑石。后对碑文仔细勘测发现,碑文上有“千虹瑞映二才”字样,经过与《珠河县志》比对,专家确认,这座遗址就是建于明末清初的道观“无极宫”,而“无极宫”正是人们一直寻找的东北抗联后方医院的遗址,这一发现,揭开了又一个历史谜团。 遗址的十余座房舍为后方医院...
考古人员在被称为“大寺”的遗址处发掘的陶瓷碎片 核心提示: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66岁的盲僧鉴真在弟子们的搀扶下登上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第六次东渡之旅,这一次他终于成功,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后抵达日本。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66岁的盲僧鉴真在弟子们的搀扶下登上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第六次东渡之旅,这一次他终于成功,在海上漂泊一个...
记者昨日(6日)从晋城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在市区文昌西街南部普查小组发现一处遗址,根据其出土物判定,确定为战国时期遗址。 该遗址西邻晋城市泽州一中,南接泽州县南村镇杨洼村,东望晋城市烈士陵园。遗址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200米,遗址面积约1.4万平方米。在一处断面上发现文化层,厚约0.6米,文化层内陶片遗存比较密集,文物工作者在其中采集的标本有罐、盆等器物残片,多为泥质灰陶,陶片上有粗绳纹、细绳...
在日前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由四平市三普办与铁东区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普查队在叶赫满族镇新立村和杨木林子村的叶赫河台地上发现了一处大型青铜文化遗址群和一处石棺古墓群。 遗址群位于新立、杨木林子两村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别是王家屯东山、王家屯北道沟子、于大背北山、宁家沟、正北沟北山、杨木林子西山青铜时代遗址和王家屯高丽墓子古墓群。各遗址间相距0.5至3公里,面积7千至10万平方米。遗...
日前从天津市文物部门获悉,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武清区周立营、青坨、南刘庄,北辰区双口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遗址3处,揭露古墓葬8座,窑址2处,出土有酱釉瓷器、陶器和银、铜饰件等各类文物百余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北起武清,南至静海,全长近100公里。2007年6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日前召开会议,公布2008年度内蒙古考古发掘成果。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后杭爱省的一处回鹘时期墓葬中发现了面积约2.3平方米的彩绘壁画,这是迄今为止蒙古国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座壁画墓。 据介绍,2008年6月13日至9月10日,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乌兰朝鲁巴戈浑地壕莱山谷5号、6号回鹘墓园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7处建筑基址和5座墓葬,总发掘...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古城村村民发现了一块墓碑,这块高约两米宽约一米的墓碑, 碑上“追远 大明洪武年间平阳府洪洞县原籍……合葬墓……大清同治六年四月二十二日……立”等字仍清晰可见,记载着600多年前白氏一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往事。 文物专家表示,墓碑上的文字再次佐证了石家庄居民中一部分人是明朝时从山西...
被发掘出来的1号塔基地宫。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供图 北京市文物局在五日举行的地下文物保护会议上透露,考古队员去年底在大兴康庄发现了一处辽金时代塔林,共发掘二十五座砖塔,面积为一千八百平方米。专家表示,此次发现的僧侣墓葬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 据北京文物研究所考证,本次发掘的二十五座塔址均为僧人供奉佛舍利、佛像、佛经、僧人遗骨的佛塔,塔基前有踏道,塔基四周有散水。在塔基下...
2008年末,稷山县文物普查队在位于稷峰镇贾峪村东南隅,新发现了一座创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火神庙。 据文物普查工作人员介绍,该庙结构紧凑,形制独特,为同时期现存火神庙不可多见的典型实例。 据介绍,该庙坐南向北,中轴对称布局,现存献殿和正殿。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三檩无廊式架构,前后露明,无斗拱装饰。正殿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面宽三间,进深一椽,单檐单坡硬山顶;后半部...
巨龙形状的大型古瓷窑横亘在山坡上,数十万瓷器碎片层层堆叠……日前,我省黄山歙县发掘出了一座奇特的大型北宋龙窑遗址。在这片面积达37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上,密集地分布着青瓷和瓷器碎片。省考古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近年来我省皖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窑遗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皖南地区当年手工业经济尤其是私人制瓷业的繁荣。 1月2日中午,歙县桂林镇新馆村瓦片山,记者走近了这座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