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记者从韩城市景区管委会获悉,日前,省考古专家在韩城东塬盘乐村发掘出了一座距今2000年的汉朝墓葬。 该墓位于韩城俗称“冢疙瘩”北侧,墓长30余米、面积50余平方米,包括前厅、前室、后室、左右耳室、左右侧室、甬道、墓道等。墓葬形制为硅土结构,占地面积约为30多平方米,墓葬为东西朝向,从墓门到后室共长15米,整个墓室有耳室、通道、大厅和后室。在墓葬中出土了10多个公元前...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从古诗中可以想见古代蓝关道的崎岖艰险。近日,西安市文物工作者在蓝田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古栈道栈桥遗址,认为其应属蓝关古道的一部分。这对认识蓝关古道的历史状貌提供了一定实证。 该遗址位于蓝田县蓝桥乡窄峪口河道两岸,东南距蓝小公路500米。文物工作者在长约1000米、宽约1.5米范围内,发现栈孔遗迹多处(包括有栈孔、栈桥遗迹等),大致...
挖出铁炮及方砖 刻有“机器局”字样的方砖透出这里曾经的不同寻常,锈迹斑斑的一门铁炮背后或许藏着一段当年的故事——日前,河东区东局子一号军事交通学院家属区的施工现场接连挖出众多文物,经有关专家确认,施工现场曾是清代的一个兵工厂。 施工挖出清代铁炮 4月25日施工时,有工人发现了一个金属物体,虽然只是刚刚露出头儿,但它的形状足以让人想到炮弹。大家的情绪立刻紧张起来,并立...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袁崇喜博士通过对热河生物群新发现的1件原始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命名了中生代哺乳动物戈壁兽类一个新种——罗氏戈壁兽。据了解,新发现的罗氏戈壁兽产于辽宁北票陆家屯地区的灰白色砂岩中,化石呈三维立体状态保存,其头骨和齿列在目前已知的戈壁兽类哺乳动物中保存得最为完整,为戈壁兽类齿式的确定提供了确凿的物证。...
记者昨日从湖北省文物局获悉,近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咸宁市咸安区发现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独立团指挥部旧址。该旧址的发现,进—步丰富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汀泗桥战役遗址内容。 该旧址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为—栋欧式二层砖混楼房,整体结构保持完整(下图)。咸宁文物部门调查表明,1926年,叶挺独立团曾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汀泗桥展开空前激战,最终大败北洋军的汀泗桥战役指挥部,就设在这栋楼房。 据了解,目...
陕西省考古工作者日前对“古代高速路”秦直道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发现。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大遗址项目秦直道考古队日前在陕西省富县对秦直道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发现。 据悉,此次发掘于2009年3月2日开始,地点在坡根底南300米的桦树沟口,共钻探约6000平方米,开5×5米探方66个,探沟6条...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埃及考古学家27日称,他们在位于首都开罗以南60公里处的法尤姆城发现了一座距今四千年前的古墓,墓地内有大量被涂成彩色的木棺,里面放着木乃伊。 这是考古学家首次在拉罕金字塔周围风沙覆盖的沙漠岩石中发现木乃伊。拉罕金字塔是用泥土和砖块垒起来的,据认为建于塞索斯特里斯二世时期,他是第12个埃及古王朝时期的第四个国王,4000年前曾统治埃及。考古小组认为他...
1994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 说明:1994年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是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发起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现特找来这篇文章介绍该会概况。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后,至今已经95周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河南省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殷墟博物苑、安阳市博物馆、安阳市书法协会、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所、安阳市甲骨...
记者26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一件距今1.2万至1.5万年、用鹿角雕刻的微型鸟雕和其他雕刻品及其半成品,于今年3月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发现。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立体雕刻鸟化石,与西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立体雕刻艺术相比,雕刻技艺更为精湛。 这是继2007年、2008年出土8万至10万年前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细石器之后,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国家自然科...
吉林市文化局考古人员近日在桦甸市苏密沟乡兴林村新发现了一处石刻遗址。据专家推断,该石刻遗址应属西汉早期,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处石刻分为两个区域,一处面积约两千二百平方米,现暴露出的石刻为七处;另一处向西约三百米,面积约为一千八百平方米,已暴露出的石刻有二十八处。此外,专家称,在近四千平方米的范围内还有多少石刻隐藏于地下目前尚不清楚。 专家介绍,这些石刻的加工方法很独特,有的...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日前完成,在21个县市区内共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遗存1677处。 共有33支综合调查队和两个旧石器专题调查组参与邢台地区的普查工作,新发现的1677处文物点包括古遗址1166处,古墓葬218处,古建筑214处,石窟寺及石刻2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5处等。 据了解,成果中有不少亮点,如邢台县北小庄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遗址距今20万年左右,属于北方以小石...
据《北京晚报》报道25日上午,清华大学公布了对入藏的两千多支战国竹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初步研究发现,竹简中不仅有失传2000多年的《尚书》、编年体史书,还发现了从未出现过的周武王时的乐诗。 据了解,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入藏了这批校友捐赠的竹简典籍,去年底北京大学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数据显示“清华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
昨日记者获悉,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南郊一小区建设,按有关规定对用地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古墓葬356座,这些墓葬分布密集、类型多样,时代跨度从汉代一直到明代。今年3月以来,考古发掘正式开始,截至目前已完成发掘20座,出土各类文物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骨器、金银器、瓷器等三百余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中又以元代“军事首领”刘柏林家族墓地的发现最为重要,...
河北省沧县郭村日前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物品为研究唐代沧州地区的行政区划和墓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这座墓葬是当地一名村民在开挖地基时发现的,位于郭村西南方的一处台地上。文物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查推断,这是一座唐代圆形砖室墓。 墓葬内出土青石墓志一方,白釉执壶、黄釉钵(已残)、塔式罐底座(已残)各一件。墓志长38厘米、宽36厘米、厚10厘米。铭文记载这座墓葬为“唐义昌军长...
专家在田地里找到古器皿碎片 随着多次考古挖掘,即墨市的北阡古遗址已被人熟知。23日上午,即墨市文物专家对附近的东演堤村遗址进行考察时,发现了石斧等古器具和器皿碎片。专家介绍,此处遗址与北阡遗址及南阡二里遗址、孙家周疃遗址及南坦遗址形成一个遗址群,对研究远古时代的人居环境及布局,有重要研究价值。 4月23日上午10时许,记者随即墨市博物馆的张馆长及姜副馆长等,来到即墨市店集镇的东演堤村人类居住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